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3 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128 个,贫困户 37947 户,贫困人口 16.99 万人。经过几年的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9 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贫困人口减少至 1216 户 4007 人,仅有3个贫困村未脱贫,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9月1日,白银市“全媒体集中宣传讲好白银故事”采访团走进会宁,映入记者眼帘的一个个村庄整洁靓丽,农户牛羊满圈,田间大棚蔬菜连片,移民小区高楼林立……脱贫后的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耀生 “扶贫牛”繁育变身“致富牛”
“今年母牛要下8头牛犊子,前段时间刚产下2头,预计到10月底还能产下6头。” 中川镇中川村村民王耀生提着一篮子饲料正在给牛添草,看到一个个大肚鼓鼓,即将产子的母牛笑逐颜开。
牛棚里共有11头牛。
王耀生介绍,去年卖了3头公牛,收入3万多元。母牛一头没卖,想扩大养殖规模。
提起养牛,这位48岁朴实厚道的农民直言不讳:“没有扶贫贷款,我就不会繁育这么多的牛,还是党的政策好。”
王耀生原来是村上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18岁的儿子从小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5年,王耀生享受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购买了3头牛。第二年母牛产下两头牛犊,第三年又产下3头,牛一年比一年多。从此,王耀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一心发展牛产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在牛棚的一个角落,堆积着不少玉米秸秆饲料。王耀生介绍,他家种植30多亩玉米,一半玉米出售,补充生活,一半做牛饲料。
“去年就脱贫啦!现在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家致富。”王耀生谋划未来发展时信心满满。
“从2017年开始,镇上对养殖5头牛的贫困户,每年奖励2500元,他连续享受了三年奖励。”中川镇中川村支书梁建玲在一旁补充道。
近年来,会宁县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千家万户繁育、大场大户育肥”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以东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肉牛养殖集中区,11 个肉牛养殖重点乡镇,覆盖 98 个肉牛养殖规模村,其中贫困村 54 个。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发禄介绍,截至目前,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 22403 户,存栏 16.9 万头,肉牛总产值达到 5.56 亿元。
刘芸 移民搬迁搬出新事业
在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门口,一排排商铺热闹非凡,理发店、百货铺、压面铺、馒头店……应有尽有。
走进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压面铺,主人刘芸正在压面。“今年4月初,在移民安置小区领导的帮助下,开了压面铺,一月有3000元的纯收入。老公在甘南打工,一个月四五千元,生活比原来在山区好多了。”刘芸说。现在他们收入稳定,搬迁后的后顾之忧也打消了。
刘芸是该小区1267户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其中一户。她家只出了1万元,就享受到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房。
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主任周彦龙介绍,针对钟鼓楼安置小区安置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差异大的实际情况,会宁县因人因户建立“后续产业一户一策”就业台账,搭建就业对接平台。通过自主创业安置一批、扶贫车间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就业;按照国企招聘优先、县内企业招工优先、有组织劳务输转优先的原则,实现了户均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姚祖玉 蔬菜大棚种出新希望
中川镇中川村是会宁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666 户 2554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410 户 1862 人,一度贫困发生率 72.90%。
近年来,中川村“两委”班子抢抓发展机遇,按照县委、县政府“1+N”和“21211”总体要求,结合镇党委、政府产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家庭收入不断增加。2018 年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06%。
姚祖玉家是全村脱贫户中的其中一户,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蔬菜大棚采摘圣女果。
大棚内的圣女果长势喜人,每株两米多高,熟透的小红果压弯了枝。
“这是我家的一亩8分地,搭建了4座大棚,每一座大棚政府补助一万元。今年圣女果价格不错,已卖了好几茬,收入2万元,还能采摘几茬,预计卖完有4万元的收入。” 姚祖玉说。
姚祖玉告诉记者,虽然他家在2015年已脱贫,但仍享受贫困户蔬菜大棚优惠政策,大棚由政府出钱搭建,他只负责种植、销售。
“销路不愁,村上帮扶干部在县上联系了一家大型超市,直接供货。” 姚祖玉说,蔬菜大棚可真好,4个大棚的收入,相当于20多亩玉米地一年的收入。“再种几年圣女果,我家的生活就可以达到小康标准了。”(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