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讲好白银故事系列主题采访】特色产业“富”了中川人

 2020/09/07/ 17:51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初秋时节的会宁县中川镇,万物依然葳蕤。极目望去,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处处弥漫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气息。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做实以蔬菜种植、牛羊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让农民鼓起了腰包,让乡亲们走上了一条产业脱贫、生态致富的道路。

1599032230012043728.png

走进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塑料大棚,有序地沿着地头伸展,颇为壮观。走进西红柿大棚,大大小小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了头,色泽诱人,一口咬下去,口感细腻、齿颊留香,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走进西瓜大棚,将要枯萎的瓜蔓从侧面展现出了这里的西瓜已经应季走入了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1599032281799004937.png

中川镇党委书记李强指着正在装西红柿的大卡车告诉记者,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真正使中川人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我们这里的西红柿两天就能装一辆大卡车,现在一斤1.2元,一个大棚一年的产量是1.1万斤,按照市场行情一年下来也能有个5000元左右的纯收入,这比起以前种玉米、洋芋收入真的是高了不少,大家真正是尝到了现代设施农业带来的甜头,都感觉日子更加有盼头了。”李强说。

蔬菜产业园不仅让村民们有了致富产业,也让一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王思雄是本地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骑着三轮摩托车帮着往大卡车上转运已经装箱的西红柿。他说:“我现在给合作社的老板打工,一天有接近200元的收入,真正的是不少了!”

1599032328192074175.png

同样,今年51岁的王淑霞也在家门口的蔬菜产业园内找到了打零工的活。她告诉记者,一天摘西红柿也能有个80元的收入,虽说不多,但好在能就近务工,既方便照顾家里,又可以挣钱养家,真的是一举多得。

据了解,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的2000座塑料大棚分配到了500户贫困户,其中自种贫困户152户,代种贫困户348户,务工贫困户324户1399人。其中,梁堡片区的粉丽1号西红柿,种植规模284座,每座大棚产量1万斤,目前已售出6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上海江桥蔬莱批发市场。无籽西瓜种植规模达373座,每座大棚产量3000斤,目前已售出32万斤左右,主要销往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北京等地。中川片区的辣椒种植规模96座,每座大棚产量4000斤,目前已售出34万斤左右。

1599032371471038405.png

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内蔬菜产销两旺,而同样在中川,蔬菜种植户姚祖玉也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致富梦。

姚祖玉家住中川镇中川村线庄社,是2013年的建档立卡户,2015年脱贫。如今儿子在外务工,儿媳在县城陪孩子上学,老婆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铺。姚祖玉则在自家的地里种植4座蔬菜大棚。

“这4座蔬菜大棚是政府投资搭建的。这两年我都选择了种植的圣女果,收益非常不错。去年,圣女果是订单种植。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合作社提供苗子和种植技术,后期联络大客商统一收购,4个大棚纯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以上,这与以前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收入相比就是天壤之别,而且每年还能够享受到政府发放的产业补贴2500元。今年,我也已经有了两万多元的收入。”姚祖玉说。

1599032427169071050.png

看着大棚内挂满枝头的圣女果,姚祖玉非常高兴,直夸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好。“这些年党和政府处处为老百姓的生活和幸福着想,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了大力气,在发展产业、住房改造、自来水入户、硬化道路、医疗保障等方面变化很大,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明显能感受到的,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姚祖玉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后的日子还会更好。

蔬菜种植只是中川镇群众的致富“法宝”之一。在中川,养殖业也搞得风生水起,已成为当地人增收的一条“牛”路子。

1599032473082074528.png

“会宁地域广阔、耕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养牛历史悠久,遍及各个乡镇。中川镇是会宁降雨量较多的乡镇,年降雨量约400至450 毫米,各类植物非常繁茂,相对应的饲草料也比较充足,这为发展肉牛养殖提供了条件。”中川镇党委书记李强介绍说。

为了利用好地域优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川镇结合全镇实际,因户因人施策,充分发挥养殖产业优势,通过项目和信用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扶持,把发展养殖产业作为全镇农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为了加快养殖步伐,壮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由全镇养殖能手和养殖大户带头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分散养殖户入社,壮大合作社规模,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服务,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销售,提升产业效率。

1599032506064087490.png

家住中川村米峡社的王耀升家里有4口人,由于多年来给孩子治病,2015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5年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后,王耀升引进了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头,2019年引进安格斯肉牛5头,一次性享受引种补助20000元,并每年享受2500元的达标补助。2019年出售3头牛,收入3万元,现存栏11头牛。因为养牛,王耀升家于2019年脱了贫。

1599032656530058204.png

“以前只靠玉米和洋芋等传统农作物,种地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也就1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挺难的。自从2015年养牛后,我的收入就实现了翻番。”王耀升说:“现在的我通过种地,解决了草料问题,让牛有了吃的。而通过卖牛,一年收入也有了保证,日子过得也慢慢好了起来,家里修起了新房子。”48岁的王耀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和王耀升一样,家住中川村田岔社的杨文斌自2015年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后,引进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头,2018年引进3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一次性享受引种补助15000元,并每年享受2500元的达标补助。2019年出售3头牛,收入3万元,2020年已经出售1头,收入1.1万元,现存栏9头。杨文斌一家对当下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1599032688948074286.png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5865头,孵化出的甘肃金铃养殖有限公司等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殖合作社和日渐成熟的农户自养模式正在稳健发展壮大中。

1599032722648021527.png

良田沃野织锦绣,产业兴旺富乡亲。如今的中川,一派丰饶景象,到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澎湃热潮,充满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中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