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张尕怂,在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2020/09/14/ 22:17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施秀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9月12日晚,金秋的兰州,有点沸腾。

  只因一个人,张尕怂。

9月12日晚,《民谣在路上十周年·张尕怂专场》在甘肃大剧院开唱。

  “民谣在路上”

  当晚,《民谣在路上十周年·张尕怂专场》在兰州开唱。整晚,向来“阳春白雪”的甘肃大剧院都被张尕怂晕染得“土里土气”。

  “刘大哥讲个话理太偏......”晚8时,民谣歌声鹿京周以民谣形式翻唱京剧《花木兰》,以及民谣《芭提雅》《意乱情迷》《On the road》等为演唱会赢得开门红。

民谣歌声鹿京周“打前站”。

  花衬衣、花袜子,配着宽松的七分裤和橙色的鞋子;大胡子、圆片黑墨镜,手拿一张玫红色银行卡和一把三弦,张尕怂一走上舞台,就迎来乐迷的热烈欢呼和如雷掌声。

  “正月里,是新年,别人家拜年成双对,张先生一个人, 哎呦我滴亲,哎呦我滴妹......”一登场,张尕怂即以改编于凉州民间小曲的《张先生一个人》“燃爆”全场。随后,《亲家母》《三姐妹》《谈恋爱》《刮地风》《正是杏花二月天》《张老汉》等民谣,在张尕怂貌似不经意的演唱下,一首接一首,次第唱响。此外,还与拾跌果儿乐队歌声合唱了《没有黄河我活不下》。

张尕怂与拾跌果儿乐队歌手合唱《没有黄河我活不下》。

  甘肃大剧院里,缓缓流淌的是民谣的随性与自由,处处徜徉的是歌迷的热情与欢呼。张尕怂以充满浓郁西北民歌和乡愁记忆味道的歌声,为家乡乐迷们奉献了一场十分接“地气”的演唱会。

  “民谣在路上”。自2011年开启巡演生涯开始,张尕怂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时间在路上,常年一人一琴“炸场子”。今年,南京、上海等地的巡演首次以乐队形式呈现,而此次兰州的演唱,作为巡演第四站,西北民谣音乐人张尕怂则以乐队全编制的形式回到甘肃老家。

张尕怂以乐队全编制形式回到甘肃老家,倾情演唱。

  “今年有点火”

  “今年有点‘小火’。”演唱间隙,张尕怂自嘲地说了一句,还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

  这个“火”,与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有关。

  “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人美心美还会划拳......”今年4月,张尕怂新单曲《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登上微博热搜,席卷全网。这首歌曲是张尕怂于疫情期间创作的“防疫三部曲”最终章,因韵味十足的民族音乐曲调与感人的西北方言歌词深受听众喜爱。

张尕怂一首接一首演唱民谣。

  “霞霞”,是张尕怂的姑姑张荣霞——甘肃援鄂医护人员之一。

  “中国有一群大夫也叫霞霞,不晓得名字也看不清她们脸。今年的歌舞片变成战争片,她们穿上了盔甲赛花木兰。防护服脱下一身汗,吃两口又值下一班。不眠不休又是一晚,杏树开花她又冒尖......”张尕怂借“霞霞”,用民谣、用音乐致敬抗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

  当晚,感动依旧。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当观众知晓张尕怂歌中的“霞霞”也在现场,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向无数个“霞霞”表达敬意。

  “疫情期间,我写了很多歌曲,《霞霞》应该是最后一首。当时,我姑姑是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刚开始家里人都不知道。所以那段时间心里既担忧,又期盼她能平安归来,这首歌就是记录了当时这种真实的状态。”演唱会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尕怂如是说。

  “眼里闪着光”

  “歌唱时,眼里闪着光的民谣就是最好的。”张尕怂用简短的语句回答了记者“在你心里,最好的民谣是什么样的?”的提问。

张尕怂接受媒体采访。

  张尕怂,原名张建煜,在白银市靖远县的乡下生活了17年。自小,家乡父老在庙会里、社火上的歌唱,深深吸引着他,也影响着他。三弦、冬不拉、吉他......他都喜欢;秦腔、兰州鼓子、凉州贤孝......各种民间小曲、小调,他都视若天籁,沉迷不能自拔。

  2008年起,张尕怂开始游走西北村落,拜访民间艺人。通过采风,他学习到大量快要遗失的西北民谣,并先后创作了《姐姐》《谈恋爱》《黄河尕谣》等音乐作品。他被誉为西北民间小调收集者、生活观察者;他以西北民间音乐为根基,用不设限的音乐方式改编、再创作,让西北的民间音乐艺术瑰宝在主流的音乐平台上大放异彩。

张尕怂及乐队与观众合影留念。

  当然,张尕怂的民谣,永远都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

  “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我也不会只买两包红兰州。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我就应该多拉拉妹妹的手......”这首《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就是今年疫情期间创作的,用“大白话”的形式,唱出了疫情的无情蔓延和枯燥无奈。

  “尕怂,西北话里就是有点调皮捣蛋。”张尕怂对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很满意,因为他确实挺“调皮捣蛋”的。除了演唱,张尕怂一有时间就四处去“浪”,田野乡下,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甘肃的每个农村的犄角旮旯,他几乎都去过。

  “张老汉的头,那可是一件宝,想当年把那个大礼帽他戴了不少,如今他老了,是老了,就连那个破草帽他也戴不了......”一首《张老汉》朴实无华,却直达灵魂深处,让观众听得忍俊不禁,又心酸不已。

  “张老汉”曾是张尕怂老家山头村的“首富”,因为开了在当年张尕怂眼里“觉得很大很大”的商店;如今,却老了。《张老汉》里面的三弦伴奏、极富西北韵味的唱腔以及更富西北泥土气息的歌词,让人的思绪一下子飘到80年代的黄土高原。

  这样的歌,张尕怂创作了很多:充满童趣,表达对父辈感情向往的《谈恋爱》;恰似西北农田迪斯科的《正是杏花二月天》;充满儿时记忆,用吉他音色和歌声带领观众一起去塬上的《姐姐》;诙谐幽默又画面感满满的《亲家母》......

  “因为,所有的音乐都能在西北民间找到根和源头。”张尕怂说,西北的农民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唱歌,歌词是有“烟火气”、有温度的,也是最自然、最原始的,同时也是最时髦、最稳固的,“而且,西北音乐的包容性、功能性很强大。”

  如今,张尕怂已成“民谣标签”,无论歌词,曲调,亦或独具风格的着装与外貌,都是最具辨识度的“张尕怂”元素。

张尕怂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当然,浓烈的西北民歌味道依然,“我的家乡,是我音乐创作的生命源泉,也是我的信仰。今后,还将创作更多属于西北的音乐,为家乡多作贡献。”

  这不,当晚演唱会后的签售,张尕怂就把他“四奶奶”绣的鞋垫拿来了,“今后,会有更大能力帮助更多的‘奶奶’。”

  还有个好消息:10月1日,在喀啰川·黄河文化艺术周的“河口古镇·黄河民谣之夜”,可以再次看到张尕怂的演出,再次聆听《没有黄河我活不下 》;同时演出的,还有李敬进和拾跌果儿乐队、野孩子乐队、小金先生乐队。

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