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审批程序 用活奖惩机制
我市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每日甘肃网9月15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赵育娴)“在发改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项目很快通过了申请,大部分材料只需通过网络上传电子版即可。不仅办事更方便了,还节省了运营成本。”9月9日,我市崆峒区某建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立足精简审批,聚焦短板弱项,着重解决关键问题,突破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紧盯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政府贯彻落实条例《若干措施》落地见效,结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我市制定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提出45项举措,采取市县协同、媒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多渠道、多方位宣传解读,进一步扩大了政策措施知晓率和覆盖面,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参与、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围绕办成项目前期“一件事”,市发改部门联合住建、自然资源等单位完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行项目“不见面审批”。编制《平凉市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办理指南》,公布业务人员手机号码,方便项目单位操作联系。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流程,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指导项目单位通过在线平台做好项目网上受理、审批、出件“一网通办”,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全市累计通过在线平台受理项目申请683件,办结682件,按期办结率98.27%。
持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改革,实行宽审批、严监管,推动项目审批向提升服务和加强监管转变,盛益康医用一次性口罩原材料生产线等187个项目搭上了“容缺受理”等新机制审批“快车”,占获批项目的27.4%。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在行政管理中推广使用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带头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使用的联动机制。实时掌握制售假冒医用药品、囤积哄抬物价等相关信息,实施联合惩戒两起。通过信用平凉网站、媒体、户外宣传等方式,向社会“红榜”发布疫情期间贡献突出的65家企业和126名个人,并推送至国省信用网站,作为企业和个人增信的重要依据。
积极协调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主动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等级,完成企业信用评估评级115户,完成不良信用修复103条,指导帮助19户企业争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信贷资金5.02亿元,推动陇药皇甫谧制药公司等8户企业成功入选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资金支持企业名单,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了良好信用环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15日【声音】持续用力 稳固脱贫成果不放松
- 2020年09月15日【反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宁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
- 2020年09月15日【声音】多措并举抓攻坚 精准发力促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