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一粒小麦的生命之旅——小麦种植加工储销到面食制作餐厨回收过程全记录

 2020/09/17/ 04: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文 洁 顾丽娟

  一袋面粉的讲述

加工

送货

磨粉

装车

收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9月11日中午,一辆满载着小麦的卡车,缓缓驶入位于皋兰县的甘肃麦之源禾尚头面业有限公司,工人们开始卸载。

  在这里,一粒粒小麦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变成不同的模样。

  “每年8月底到9月初,我们就前往附近村庄,到农户家中上门收购小麦。一袋小麦约重65公斤,这一车共计12吨,3名工人要用近两小时才能全部卸完。”公司负责人朱顺荣说,粮食收购持续两个月左右,至10月底结束。

  朱顺荣带着记者前往储存小麦的原粮库,只见麦粒通过地上的漏斗形传输通道进入清粮车间,风机将小麦通过输送管送入打毛机,把麦粒表面的杂质打掉,再经过沙机过滤杂质。

  “这之后,麦粒被送入洗麦机,用水清洗并进入孕麦池,静置十几个小时,也就是让水分彻底渗透润湿到小麦中,为下一步磨小麦做好准备。”朱顺荣说,以前磨面用的是碾盘,现在用的是机器,省事也省力。

  朱顺荣接着介绍,磨面粉,首先是皮芯分离,之后,皮和芯分别进入两套机组进行研磨。“这边的三台机器用来研磨小麦皮,那两台机器负责研磨小麦芯,这样,研磨出的面粉更细腻。”

  “为了防止面粉装袋后受潮,研磨出的面粉要等晾干之后才能封口。”朱顺荣的面前摆放着大量已装袋但还未封口的面粉。

  “麦麸,也就是小麦外面的壳,可以用来做醋,或是做饲料,一点儿也不浪费。”

  研磨好的面粉,一部分进行出售,一部分进入车间进行加工。

  和面、压面、晾面、包装……面粉经过这些工序后,最终成为面条、面片等半成品,走进百姓家中。

  “让小麦成为面粉,这个时间最短也要48小时,再放置一两天,从一颗小麦到面粉市场上,最快的情况下应该在三四天左右。作为面粉生产企业,节约粮食,从精研细磨每一粒小麦做起。”朱顺荣说。

  小麦经过加工变成面粉后,来到各大粮油市场、餐饮企业以及小餐馆,延续了它的粮食之旅。

  9月11日早上还不到6点,康生贵夫妇从家里出发,前往他们在兰州市张苏滩粮油市场经营的商铺。因为每天清晨,批发完蔬菜的人都会顺便带些米面粮油回家。

  “早上买米面油的人多,要趁着他们来之前开门。9点开始,还要往一些小餐馆送货。”见到康生贵夫妻时,他们正在给客人称杂粮面,浑身沾满面粉,搬运、装车、送面都要他们自己干。

  “餐馆随时要粮油,随时要进行配送,一个人负责守店,一个人去送货,每天忙忙碌碌的。”康生贵的妻子说,他们经营国兴粮行已有八九年了,主营米面油和各类杂粮。平常丈夫负责送货,自己在店里忙碌,店里存货十几吨,米面油来自各个厂家,离得近些的自己去拉,有些由厂家送过来,送货的人一年四季奔波在路上。

  “市区范围内都配送。有些地方比较远,开三轮车送一趟时间也长,虽然很辛苦,但还是希望客流量再大一些。”康生贵的妻子说。

  和康生贵夫妇一样,在大雁滩社区便民零售市场经营着老战友商贸公司的余万胜当天也是6点多就来到店里,当天,他有六七批货要进行配送。

  “大清早就给酒店和单位食堂送去米面油和调料,他们7点开始供应早餐,7点前必须送到。”见到余万胜时,他正在准备下一趟要送的货物。

  余万胜经营着一家调料批发铺,店里有固定员工五六人,现在主要是给合作的各家酒店和单位食堂送粮油、蔬菜和调料。

  “我们这边都是走量,利润不是很高,晚上客户把单子发过来,还要提前备货,一大早就得去送,一直到忙完才能休息。”余万胜告诉记者,除了市区,最远的一家合作单位在新区,来回一趟要几个小时,好在现在有了稳定的客源,虽然忙碌但也很充实。

  “看到一些婚宴、聚餐浪费较大,感觉很可惜,希望大家都能体会到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不易,一起参与到节约中来。”余万胜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