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一粒小麦的生命之旅——小麦种植加工储销到面食制作餐厨回收过程全记录

 2020/09/17/ 04: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文 洁 顾丽娟

  一碗牛肉面的诞生

  一碗香气扑鼻的牛肉面,是兰州人最爱的早餐。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顾丽娟 拍摄

  9月10日下午4点,兰州市正宁路的张国仁牛肉面馆里,顾客不是很多,但员工们依然各自忙碌着。拉面、配菜、收拾桌子……每个人手头的活都没有停下过。

  和面、醒面、揉面,牛肉面馆的一天,从一袋袋面粉开始。

  一块块面团经过师傅双手不断的拉扯,一拉一甩一折,循环操作过后,变成“宽的”“细的”各种“款式”面条。拉好的面条放到热水锅里煮好,再将一人份的面捞入碗中,浇上提前备好的鲜美牛肉汤,加入牛肉丁、焯水白萝卜,撒上香菜、蒜苗,淋上一勺辣椒油调味,一碗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牛肉面端上餐桌,诱人的色泽和味道打开了人们的味蕾。

  “每天从早上5点半开始准备,6点就能出餐,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张国仁牛肉面馆负责人张鑫说,面馆的工作一年四季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天还没亮就要开始准备当天的食材,深夜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一碗看似简单的牛肉面背后,是一道道复杂又辛苦的工序和一个个拉面师傅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的劳作。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酷寒严冬,只要有人来吃面,就要一直不间断地工作。

  “一年四季除了节假日休息两天,剩余时间都在营业,人休店不休。”张鑫说,粗略统计,店里一天平均能卖出1000多碗面,消耗六七袋面粉,将近300多斤,意味着拉面师傅们每天要手工加工300多斤面,一年至少要消耗掉10多万斤的面粉。

  “看似一碗简单的面条,背后都是每一个员工的辛勤付出,所以我们作为餐饮企业,更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张鑫说,目前店里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来减少浪费。9月初,张国仁牛肉面馆积极响应政府和行业协会节约粮食的号召,推出牛肉面大小碗。

  一次资源的转换

  做餐饮,势必会有大量的餐厨垃圾要处理。餐厨油污倒在下水口的情景,很多人依然记得。如今,得益于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兰州主城四区的餐厨垃圾被他们收储处理,“吃干榨尽”,变成生物能源回归田间地头。

  每天上午9点多,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的一辆辆餐厨垃圾运输车就从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村的工厂,来到主城区各大餐饮企业门口。只见餐馆的工作人员推着统一规格的蓝色塑料回收桶来到运输车前,将回收桶安放在车上自带的自动升降台上,升降台自动升起,餐厨垃圾倾倒进密封罐中,不留任何残留污渍。

  中午12时左右,满载餐厨垃圾的运输车回到工厂,工人们经过三班倒的持续工作,一桶桶餐厨垃圾在这里物尽其用。目前,全兰州市有效签约餐饮企业15432家,市区规划收运线路98条,配备专业收运车辆70台,每天早中晚三次进行收运作业。

  “在我们处理厂,餐厨垃圾没一点浪费,通过发酵、提纯、生物反应等环节,转变成气、液、固三种形态资源产品,沼气满足车间生产使用,其余成为有机肥料和生物柴油。”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乔明辉说,仅9月13日一天,兰州主城四区餐厨垃圾收运达363吨,车次96台,已经全部变废为宝。

  “最多一天收运处理400多吨,基本实现兰州主城四区餐饮企业全覆盖。”乔明辉说,今年8月至今,收运量较之往年同期大幅下降,除受疫情的影响外,国家提出厉行节约,对餐厨垃圾量明显下降也有一定贡献。

  2011年3月至今,兰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累计收运处置餐厨废弃物91万吨。大量餐厨废弃物日产日清全收集、全覆盖,最终物尽其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