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带头 村民“抱团”致富
西固区以科技服务农户助村民增收
为充分展示全市在“三农”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实践探索得到及时反映、典型经验得到全面推广,9月18日,金城大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促发展奔小康宣讲活动走进西固区,实地探访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地,以及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变化。
从西固城区出发,经过一段平整的盘山路,约20分钟车程便走进了位于西固南山的光月山村。
光月山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庄,只有200多户人,只见台地郁郁葱葱,果木林立,错落有致,村民们在合作社负责人的带领下采摘辣椒。
“作为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的一份责任。”西固区前英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世前说。
廖世前作为西固区光月山村的致富带头人,把一家一户的生产与合作社的经营联系在一起,采取“合作社+科技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科技服务农户,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现种植高原夏菜1万亩,主要品种有娃娃菜、松花、西兰花、红笋等,购销农民蔬菜10万吨,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害防治,统一产品监测,统一收购销售的标准规范化运作,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为村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蔡玉仓是光月山村民,受交通、年龄等限制,不能外出务工,虽然也种植了一些百合等经济作物,但收入有限。现在她在合作社上班,每年的“干”收入近2万元。
光月山村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山区村,这几年,百合品种退化,加上病虫害增多,收入低下,大多数村民进城务工,土地闲置,合作社就把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吸纳想致富但是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户,表面看稳定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其实这个过程实现了双方的利益共赢,促进了农户脱贫增收致富。特别是一些农户家庭成员出去打工顾不上家里,顾家却没地方赚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承担起了这项社会责任,让农户来合作社就业,在家门口就业,既通过务工获得了收入,改善了家庭状况,又照顾了家庭,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西固区金沟乡小金沟村,是个山大沟深的乡村。小金沟村的人都说,党的好政策给他们的手脚松了绑,富民政策滋润着他们的土地。在几代人的奋斗中,总有几个发家致富带头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建设家乡。杨邦红就是这样一个人。
“80”后的杨邦红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她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不是为了糊口,吃苦耐劳的她是不愿意外出务工,而更愿意把勤劳的汗水洒在土地上。
务工几年后,杨邦红深切感受到,在城里打工,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还照顾不上家里。从2000年开始,她就尝试着养鸡,刚开始没有经验,一年养1000多只鸡,收入也不多。从2016年开始杨邦红扩大规模,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自己富了,钱袋子鼓了,杨邦红就想着让乡亲们一起富起来。2017年,杨邦红成立了西固区邦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目前合作社存栏鸡4万余只,带动农户47户。
“能人”杨邦红在党的好政策的感召下,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今年她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后,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我希望通过党和政府、各级妇联、电商老师和自己的努力,通过网络把我们的鸡卖到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金沟,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是最快乐的事。”谈及未来,杨邦红充满着希望。
靠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阳光雨露,加上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和合作社的“抱团”发展,西固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祖先希冀的金子般色彩的幸福梦想变成了现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21日【庆丰收 迎小康】绘就丰收美景 奏响增收乐章 ——陇原喜迎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2020年09月21日华池县元城镇:种养两手抓 发展显活力
- 2020年09月16日高台产业分红让贫困户稳定增收
- 2020年09月16日枸杞红了 农民富了——武威市气候品质认证助农增收侧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