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农家乐要“乐”起来
秦玉龙
去农家乐能做什么?“吃饭、喝茶、钓鱼、打牌、搓麻将。”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当下平凉农家乐的全部描述。
近年来,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全国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亮点,一直吃“景点饭”的平凉旅游产业,更是迫切想摆脱对山水文化资源的依赖,而乡村旅游热的出现,给平凉带来了机遇。然而调查发现,在平凉各县区市,近年来虽然涌现出了不少打着乡村游招牌的农家乐,却没有农家的质朴,更没有农家的味道,也没有可供游人体验玩耍的农家生活场景,特色并不明显,普遍缺少一些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农家游乐项目。
相比之下,去过陕西袁家村的市民,游玩过后感触良多,有平凉人写文章这样描述:走进袁家村,你能看到老牛拉磨原生态的关中农家生活画卷,恍惚有种时空倒错感,好像回到50年前一般。有药坊同顺堂、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卢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阁、面坊五福堂、茶坊童济功、醋坊五味斋、布坊永泰和、油坊德瑞恒。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身边闪过的房屋皆是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
他写道,布坊里,满脸沧桑的老妈妈坐在不知年岁几何的织布机前,细心地织着土布床单。剪纸坊中,在关中媳妇们手中盛开的山丹丹,似乎还散发着甜甜的花香。面坊中,伴随着人们饶有兴味地卖力推动,沉重的石磨缓缓地挤出略显浅黄的面粉。油坊中,那巨大的老木制成的榨油器,令人叹为观止。药坊中,飘出的淡淡药香味,若有若无地在鼻间萦绕。豆坊中,一块块纯手工制作的豆腐,散发出诱人的豆香……
他在文章最后发问:这些年,我们平凉发展起来了许多乡村游、农家乐项目。可是,走进这些乡村或农家,为啥就找不到袁家村的那种感觉呢?
对此现象,有政协委员认为,平凉乡村游或农家乐分两类,一种是由一些公司在近郊投资开发的农家乐,另一种是农民通过自家的房屋、菜园、果园、鱼塘等改造后来吸引游客。这两类农家乐都暴露出了弊端,公司经营的农家乐硬件不错,像是建在郊区的酒店,饭菜和市区餐馆没啥区别,更谈不上农家特色。这些被“异化”了的农家乐,脱离了朴素、自然的基本原则,必定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
当你走进平凉的一些农家乐,虽然牌子还打着农家乐,但经营风格已经越来越城市化,饭菜卖相、口味也离“农家味道”越来越远。而且从西两县到东五县市,特色小吃基本差不多,什么饸饹面、炖土鸡、野菜,馓饭、搅团、蒸鸡等等,都是一个味道,一种做法。此外,出于成本考虑,农家乐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并不多,鸡、鸡蛋、肉也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对于那些带着“尝鲜”愿望去的城里人,得知真相后会倍感失望的。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简简单单十六个字,形象地道出了“农家乐”的经营宗旨。虽然这几年平凉的农家乐发展较快,但是多数农家乐都是简单粗放经营,且仅将“乐”放在吃上,缺乏对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和思考。同质化竞争激烈、经营项目单一,游客“到此一游”,农家乐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建议,平凉发展乡村游、农家乐,可通过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综合分析,分类开发。一种是利用现有景区,结合依山傍水的实际,发展“景区游乐型”农家乐。另一种是利用农家特色,发展“休闲体验型”乡村游,让游客亲自参与农家生产生活过程,感受一下真实的田园牧歌,吃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3日临夏县台塔村:“农家乐”乐农家
- 2020年09月03日宁县 农家乐点亮“致富路”
- 2020年04月17日兰州市皋兰山农家乐陆续复工 街道和监管部门主动上门指导服务
- 2019年03月22日【图片新闻】游客在两当县杨店镇陈沟农家乐体验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