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城市发展巡礼】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魅力新城焕然一新
兰州新区的精彩“蝶变”
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新区。截止“十三五”末,兰州新区累计投资额超过3200亿元、GDP增速连续多年领跑国家级新区、常住人口突破40万人、核心区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这一串串沉甸甸数字背后是兰州新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飞速提升。在“十三五”收官之际,本报记者深入新区建设一线,带您领略兰州新区的生动变化。
经济
GDP增速持续领跑
巨大的经济带动效能,是国家级新区最显著的标志。“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围绕“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加快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九大优势产业,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60多个、总投资超过3200亿元,“三个500强”企业达到30多家,产业体量明显壮大、科技含量持续增高、效益质量显著提升。一个个千亿规模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正在迅速崛起。
统计数据显示,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三五”初期的15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43亿元,增速持续多年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一。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新区八大国有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120%,其中商投集团达360亿元、城投集团过百亿元,双双进入全省国有企业前10强。
2020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目前,兰州新区正向高端迈进,重点布局了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绿色化工、职业教育、生物医药等先进产业。现在的兰州新区商贸物流快速增长,现代农业全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人气商气越发兴旺。勤劳淳朴的四十万新区儿女正自信迈步走向新区下一个发展的“黄金五年”。
绿化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兰州新区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北部,这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曾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没有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再好的招商引资政策也很难吸引投资者的到来。
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石,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走在贯穿兰州新区核心区的黄河大道上,道路中间及两侧的绿化带绿意融融,几年前栽种的小树苗已长成碗口粗细,枝条迎风摇曳。正值金秋,成行的山楂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山楂果,带来收获的信息。
“但凡建成的道路,都同步完成了生态绿化。”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张爱明介绍说。在兰州新区进行城市生态绿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这一点,张爱明深有体会。原生土壤都是高度的盐碱地,树木很难成活,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冬季气温低,幼苗极易被冻死、冻伤,需要做好保温措施。
为此,在“十三五”初期,兰州新区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空闲地复绿、城市绿化等工程,创新黄土低丘沟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通过把垄丘缓坡修复成高标准农田、生态用地等方式,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累计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全面打造“一心、二网、三区、四廊、多点”的生态分区布局和“六纵九横”防护林带格局。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兰州新区追求的不仅是简单的绿起来,而是以“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施工”为原则,“一路一景”、“一湖一景”,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园林景观和水系景观集群。
截至“十三五”末,兰州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42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6%,公园绿化面积39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平方米,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服务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兰州新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策新、体制新、服务新、制度新。五年来,兰州新区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强动力,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国资国企、招商扶商、农业农村等“八大改革”基础上,深入推进“1+6”综合改革,着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现代化新区。
为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新区全面推行“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图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易审批,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精简为13项,“承诺制”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6个工作日,土地供应时限压缩至26天,招标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307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这仅仅是高效率、快速度,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新区加大利企惠企力度,全面兑现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工伤保险费率在现行标准基础上下调20%。实施增量配电和水务一体化改革,用电成本降幅30%以上。
如今,兰州新区已成为全国机制最活、审批最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企业经营要素成本降低20%以上,实现“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目标,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同时获批2019年度国家唯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改革创新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融合
对外开放通道不断拓展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城市群、兰州白银都市圈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拥有中川国际机场坐落新区的优势外,兰新、包兰等10条铁路干线贯通,徐兰—兰新东西大通道、沈兰—兰渝南北大通道正在形成;连霍、京藏等7条高速公路连通内外。兰张三四线、中兰客专,景中高速、中白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更是加快了新区立体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形成。
“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全力推进向西开放,着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目前已建成综保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讯专用通道“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建成西北最大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设立新区木材港,进口粮食、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等特殊指定口岸全面运营,综合保税区累计注册企业370家。
2019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10%,国际货运班列到发数增长286%,进出口货物量增长333%,成为全国首个进口回程班列超过出口外发的城市,口岸、通道、临空三维一体开放新格局基本成形。
随着对外开放通道不断拓展,新区已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设立俄罗斯、英国等海外保税仓4个,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与俄罗斯、德国等40多个国家开展粮食、木材、有色金属等大宗贸易。2019年起新区全面推行“单一窗口”,实行先放行、后补税,报关填报事项减少45%,候查、查验时间减少50%,报关时间压缩1/3以上。成为全国首批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辅枢纽。
民生
居民幸福感稳步提升
发展为了人民,人民的获得感是最好的发展注解。“十三五”期间,新区着力把优化城市功能作为集聚人气、提升形象、竞争未来的“关键一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居民幸福感稳步提升,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中型规模城市在秦王川上初步形成。
目前,兰州新区建设城市道路221条总里程超过800公里,核心区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村村通”。建成奥特莱斯、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25个、运营面积360万平方米,形成进口商品销售、大宗商品批发、奥莱名品、吃住游等多业态发展格局,群众生活便捷舒适,常住人口由建设之初13万增加至40万人,百姓居住舒适度、归属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魅力的兰州新区现在作为全省全域旅游的新星,“十三五”期间引进落地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156亿元,西部恐龙园、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长城影视城等6个文旅项目建成运营,现在已经成为全省游客省内游的首选目的地。
社会经济快速崛起,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居民满满的幸福感,可以说,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期间,是兰州新区从一纸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飞速发展的“黄金五年”。眼下一座现代化的魅力新城屹立在秦王川上,展望“十四五”,搭乘着新时代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列车,四十万勤劳善良的新区儿女正自信迈步,阔步向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任泽昕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28日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每日甘肃网专题
- 2020年09月29日【回眸“十三五”喜看新变化】张掖: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 2020年09月29日【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绿色之洲”嘉峪关
- 2020年09月29日【辉煌“十三五” 喜看新甘肃】这5年,在幸福路上加速奔跑!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