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听老兵讲抗美援朝故事】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英雄

 2020/10/23/ 09:3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通讯员杨建芳 姚琴 记者梁峡林

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英雄

王均善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云集鸭绿江边,迈出国门,回望家园。身处异国他乡,这些年轻战士肩负起祖国人民的重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0年后的今天,记者采访了两名抗美援朝老兵,听他们讲述了那段不能忘记的岁月。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那段并不久远的历史,既告诉我们曾从哪里经过,也提醒着我们为什么出发、向哪里出发。

  王均善:子弹像下暴雨用尸体堆做掩护

  他的胡须和眉毛都已全白,但脸色红润;他穿着整洁,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望着远方,表情平静。这份宁静,是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有的沉着和冷静。

  王均善老人今年91岁,记者见到他时已是午后,老人正坐在院中,身旁放着一根木棍,见有人来,他左手拿起那根棍子,借力站了起来。当问起他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时,老人的表情再一次平静而又凝重。

  1930年8月,王均善老人出生于陇南成县索池镇的一个小山村——唐山村,由于家里贫苦,读完小学再没有上学。1949年他参加了解放军。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上旬,应朝鲜的请求,我国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当时正在河北省邢台市服役的王均善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进入朝鲜的志愿军士兵。

  “到了朝鲜,满目疮痍。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子,街道上也看不见一个人。”老人回忆说,房子都被美国飞机炸没了,人都住进洞里去了。说起当时战斗的情形,老人点了一支烟。

  “那是在虎头山战役中,当时我方有点失利,部队只能隐蔽到树林中,敌人的子弹打到树林里,那声音就像下暴雨一样。”老人回忆说,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两天两夜,最后我方取得了胜利。

  “还有一次夜间作战,敌人发射了照明弹,我们只好用尸体做掩护,趴在尸体堆下面……”老人说到这里哽咽了,眼里泛起了泪花。

  老人话锋一转,好像不愿再把思绪停留在那一刻。他说抗美援朝胜利后,自己在1954年回国,去了原来的服役部队从事营房建设,同年9月27日,他入了党。又过了一年,他复员了。

  只有经历过战争,才知道和平是多么可贵。复员后,王均善回到唐山村,担任民兵连长和村检查委员会主任,后任唐山村大队长,1972年至1976年在花泉小学支教,1976年任唐山村党支部书记,1982年退休。

  “我这一生,经历过战争,也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和我一起去的战友,他们好多都没有回来,他们没能见到今天的和平……”说到这里,王均善用那双满是褶皱的手不停擦拭着泪水,身子也在不停地颤动着。

  “我比那些伙伴幸运,能够活着回来,如今,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康生活。”老人说,“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都很幸福,要珍惜,但我们更应该铭记,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

  杨正中:美军火力非常强炮火将耳朵震得流血

杨正中

  “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前途。”杨正中始终不忘这句话。1950年,作为一名淳朴而有血性的青年,年仅18岁的杨正中参军入伍,并于1953年入朝作战。

  杨正中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役是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三八线”附近地区对“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作战。从5月27日起,第二十、第十九及第九兵团先后发起第二次进攻,至6月15日,先后攻击“联合国军”团以下兵力防守的阵地51处。

  “还记得在战场上,当时双方实力悬殊,美军的火力非常强,一直用炮轰炸,志愿军战士趴在壕沟里,有的耳朵都被震得流血了。我和战友们挖了各种工事,等着敌人上来再打……最后我们没剩多少人,我也被炮弹炸伤了。”杨正中回忆说。

  那次战役历时两个半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进行139次战斗,毙伤俘“联合国军”12.3万余人,扩展阵地240平方千米,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后,杨正中又参与到朝鲜的重建工作。先后参与了朝鲜水利工程的修复、农田的平整和铁路线的重铺。在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同时,还把自己节省出的粮食和衣物捐赠给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渡过灾荒。

  1960年,杨正中随所在部队回国,驻在河南开封,因在朝鲜期间患病,于1963年转业至宕昌县食品公司。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时想着为人民服务,不能给国家添负担。”这是杨正中老人的一句口头禅。

  当时还是大集体,在农村工作期间他几乎跑遍宕昌县的31个公社。他带头宣传党的好政策,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对于邻里间的矛盾,他主动出面调解;对身边的困难村民,他积极帮助……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永远跟党走的高尚品质,充分发挥了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杨正中已经89岁了,可他仍念念不忘党恩和党的教诲。他在生活中,总是一心一意、孜孜不倦地给身边的人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通讯员 杨建芳 姚琴 记者 梁峡林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