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智库建言】积极融入“双循环” 努力实现新发展

 2020/10/27/ 05: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含琳 赵昕 蔡小平 陈治华 张巧艳 成兆文

【智库建言】积极融入“双循环” 努力实现新发展

  导读

  2020年第8期(总第57期)

  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经济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标志及强大动力,对甘肃等欠发达省份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恰逢“十四五”规划出台在即,我们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科学谋划、积极做好各项工作。本期智库建言围绕“双循环”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对我省发展建言献策,以期全面把握新发展格局下的甘肃机遇与挑战,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融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联系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赵昕

  电子邮箱:gsdxzkjy@163.com

  加快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李含琳 赵昕

  紧紧抓住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这个主线,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是甘肃改革突破和经济振兴的关键一招。在“十四五”规划时期,甘肃省经济决策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依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打造新产业。打造新产业,一方面要历史性地看待产业结构问题,选择和重点恢复某些有潜力和改造价值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前瞻性地选择一些适合甘肃省情的新兴产业,注重可行性。甘肃在打造新产业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下策略:一是恢复某些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发展状态。根据目前甘肃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基础,可以考虑恢复和选择的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开采和石化工业、天然气开采和天然气石化工业、有色冶金开采和深加工、铁资源开采和铁精粉加工、钢铁和型材加工、铅锌工业、石化加工机械工业、集成电路工业、电力工业、农业生产加工机械等。二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甘肃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非常大,主要短板是多数属于起步阶段,应该明确产业重点,采取“一业一策”的战略。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开发技术、纳米技术产业和产品、重粒子加速治癌技术、节水设备工业、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马铃薯全粉技术和产业、株状苹果技术、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育种技术、海绵城市技术等。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宜搞“一刀切”,要分成可以改造、部分改造、难以改造等几种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地解决好传统产业的改造问题。

  发展新模式。甘肃在“十四五”规划时期要高度重视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工作,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把建立内涵型经济增长模式作为战略重点,各行各业都要把降成本优结构提效率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思路,加强生产成本核算,加强对所有项目建设、企业经营、行政单位工作、党政部门管理的投入产出评估,切实降低建设成本、发展成本和工作成本。二是要坚决取消和抵制形象工程和形象项目,对某些政府严重决策失误问题纳入法治管理范围。三是把提升软实力与振兴装备制造结合起来进行,努力建设好甘肃创新发展的两个关键“轮子”,使软实力与装备制造业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要把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扭向工业主体、高新主体、技术主体、创新主体、开发主体、企业主体,工业发展要有利于增强整体经济优势和出口,农业要坚定实施“小产品大产业”战略,建设好“产业、生产、经营”三大新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三产”发展要有利于全省发展模式的升级。五是加快建立现代技术支持、先进管理保证、低碳环保型、外向能力强的发展模式,产城融合要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培育新业态。在培育新业态方面要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坚持出口导向坚定不移,把产业、企业和产品有没有出口能力、企业能不能出省出国和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规模以上企业的多与少、全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如何、园区发展是否正常等,作为培育新业态的主要目标。二是根据甘肃省的具体情况,建议农业的比重要稳定在10%以上,工业提高到40%以上,第三产业控制在50%以下。三是培育战略新业态,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四是建立企业支撑型发展新格局,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战略核心,实施“企业55战略”,即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000家、科技企业5000家、出口企业5000家、龙头企业5000家。五是培育格局新业态,努力解决“有市无商”和“有区无企”的问题,工业园区要加快进行整治整合工作。

  李含琳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教授 赵昕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讲师

  准确选择“双循环”实践路径

  蔡小平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甘肃要充分认识在国家“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战略定位,用超常思维做好“十四五”全新部署,准确选择“双循环”的实践路径。

  快速为“双循环”赋能,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是“新思维”对接“新决策”,“新产业”对接“新市场”,“新供给”对接“新需求”,“新技术”对接“新动能”。甘肃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经济结构下大力气进行调整。加快对旧动能的市场化“出清”,腾笼换鸟,大力培育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现在新经济发展在全国各区域均处在“起步”阶段,西部与东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关键在于勇气和方向。要确定新产业发展重点,比如新能源产业技术、纳米技术、重粒子加速治癌技术、节水技术、小型专用飞机、机器人制造等。要将“一业一策”的重点向新兴产业倾向,对与这些技术相关的人才、企业、园区等,制定专门的政策和支持措施,力度要大。要培育结构新业态,争取到2025年提高到10%以上。要培育外贸新业态,到2025年出口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以上。

  抢抓政策新机遇,新老基建齐头并进。要保证经济平稳增长,老基建和新基建应该携手并进共同推进,老基建要挖掘潜力和新基建共振,这样经济才会稳定向好。“老基建”主要指交通运输、能源、通信、水利等四大类建设。当前,我省的新基建规模有限,对经济的托底作用也有限,而老基建的规模巨大,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会更加明显,项目主要集中在铁路、轨交、公路、机场、水利、枢纽等方面。同时,要尽快编制我省的新基建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在推进新基建项目上,可重点围绕数字城市、高级别通讯、网银和电商、创新孵化平台、科技创新人才聚集、5G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建设要以新基建为主,出台综合性支持政策。

  创新开放平台,加快申请设立自贸区。区域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格局,大开放才有大发展。实施对外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先富”。对甘肃来说,意味着“双开放”,不仅是向国外开放,也要强调对国内东部地区的开放。甘肃申请设立专业自贸区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战略服务的一项实际行动,也是畅通“双循环”重要节点的客观要求。要根据甘肃的资源、产业和技术特点,统筹判断和考虑具体产业的国家地位和出口情况,依据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基础,加快申请设立专业自贸区,专业自贸区可以在有色冶金、钢铁和不锈钢、节水设备、新能源设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筛选。

  挖掘城市节点资源,打造“通道经济”优势。甘肃全境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联结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道。要充分发挥战略节点作用,尽快厘清物流通道和经济走廊的边界,把“交通通道”转化为“物流通道”,变“节点枢纽”为“通道经济”,把线性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聚集的“经济带”。依托陆桥综合运输通道,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互惠合作与良性互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相关合作与贸易交流,拓展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探索“飞地经济”等区际互动合作模式。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