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西北师大开设的毛线手工选修课一课难求

 2020/10/29/ 08:57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华晓婧

男同学铆足劲学习织围巾

西北师大开设的毛线手工选修课一课难求

贾炯指导学生如何走线

  提到选修课,你能想到什么课?西北师范大学开设了一门毛线手工艺术品制作课程,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开设4年来一直很抢手,有人三四年都没抢到课,只好来蹭课。今年的选修课一课难求,容纳72人的手工选修课,有500多人报名,其中,3位男同学成了幸运儿,进入了选修班,感受了一把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1 毛线手工选修课已开设四年多

  10月22日19时30分,西北师范大学10号教学楼A区104班热闹非凡,这里开设的毛线手工艺术品制作课程座无虚席,当天晚上的主题是织围巾。无论男女生,大家路过时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原来真的有开设毛线课,好羡慕他们能够选修上!”“这种课程太有意思了,明年我们也要来选修!”同学们在教室外面纷纷议论着。据代课老师贾炯介绍,制作毛线手工艺术品其实是她的一个业余爱好。2016年“三八”妇女节时,她给同事们赠送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因而获得了学校相关老师的关注,并建议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一门这样的选修课程。“当年九月秋季学期,这门选修课正式开课。截至目前,也已经开设了4年有余。”

  这门课程既是艺术的传承,也包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教学过程中,贾炯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能够通过一件件作品的完成,逐渐掌握用钩针与线材表达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在成品完成的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乐趣,平静了心情,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排解了不良情绪,为生活增添了情趣。也有人通过这门“手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对于大学生而言,课余时间不仅仅是刷手机、打游戏,更多了一份额外的兴趣。“在如今机器化大生产的社会,手工制品弥足珍贵。尤其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具有专属定制特点的作品,它满含着制作者的一份心意、一份情怀。亲手制作这样的作品赠送给同学、同事、亲朋好友,能够传达浓情爱意。”贾炯说。

  此外,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毛线玩偶设计制作大赛,参赛作品必须代表本国或地区的文化特色,这就意味着毛线手工艺品又具有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

  2 “毛线课”爆红到一课难求

  贾炯回忆,2016年第一次开课时,报名人数曾经多达570余人,在以后的几年里,也一直比较多,但是教室只能容纳72人。有人建议多开几个班,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个学期只开设一个班,每周四一堂课。“学生们的反响还是不错的,这也令我感到很欣慰,之后的大部分学生也是以前学过的学生推荐来选课的。这也促使我要更用心、更贴心地服务于学生,要对得起他们的推荐!”

  “选修课开设4年来,报名的男生不超过30人,虽然人数少,但男生干起活来,真没女生什么事儿。”贾炯说,但凡选修这门课的男生都非常认真,做出的工艺品丝毫不比女生差。刻板印象里,毛线手工课是女生的天下,但来自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3位男生郑岩冲、李文鹏、王逸涵,却执着于这一有趣的选修课。

  “小时候看到父母做针线活,觉得很有趣,模仿的天性让我学习织起来,上大学后发现有这样的专业课,就主动报名!”郑岩冲说,通过这门课程,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有耐心。李文鹏虽说阴差阳错选中了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刚开始学习制作一件成品,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现在制作好一个杯垫仅需两个小时。”李文鹏说,当晚的课程学习主题是织围巾,“学会以后我打算织两条,等到放假过年送给家人。”王逸涵则买了许多毛线,被问到原因时,他解释说一条脏了岂不是要换另一条,索性一次多买些,织4条围巾换着戴。

  这门课程归属于学校“艺术与人文情怀”这一大类中,“非常荣幸能够将自己的个人业余爱好教授于其他想拥有此喜好的学生们,我感到快乐无比,也因此乐此不疲!”在教学过程中,贾炯还认了两个干女儿:王婷和李佳佳,两个女孩也亲切地称呼她“麻麻”。“因为选修课只能修一次,她们俩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认真,还曾经把制作出来的成品摆摊售卖,所以她们手里通常都没有成品。”贾炯指着坐在角落里的两位女孩说。

  如此火爆的课程,是否能坚持开设下去?“只要学校和学生需要我,我一定会坚持开下去。原因很简单:分享是一种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贾炯最后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