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党员“服务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平凉市崆峒区基层党建的脱贫实践

 2020/11/03/ 07:55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魏丽

党员“服务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崆峒区基层党建的脱贫实践

  平凉日报记者 魏丽

  “咱们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一直是靠天吃饭,如果还是等靠要,脱贫任务啥时候能完成?所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还是靠咱村党支部。”

  崆峒区西阳乡火连湾村部,村党支部书记张保俊率先抛出了话题。一个多小时讨论过后,党支部达成一致意见:建好班子带好头,种好玉米养好牛!

  没有钱,想方设法申请政策贷款;

  没有劳力,村干部每天早晨五点就到地里干活;

  没有技术,张保俊带着党员干部到农技中心咨询请教;

  “现如今,我们村人均年收入9700元,今年实现全部脱贫……”看着丰收的玉米,张保俊不由算起了增收账。

  一花独放不是春,像火连湾村这样依靠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的例子,只是崆峒区精准扶贫战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崆峒区通过抓支部带领、产业带动和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典型党支部35个、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67人、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经商务工返乡等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35人;坚持把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向贫困村倾斜,实施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9个;找准脱贫攻坚“主攻点”,争取资金1330万元,实施4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培育“三个带头人”1800余人,帮带10000余户群众发展富民产业,连续三年推选作用发挥突出的“三个带头人”300余人进行奖励扶持。

  “我们家现在光玉米就种了40亩,党的政策好,最近几年真是多亏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忙,让我们这些贫困户看到了希望。”站在自家白墙青瓦的院落里,火连湾村村民张治虎笑得合不拢嘴。

  打造脱贫攻坚的“先锋队”。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崆峒区各帮扶单位把机关搬到村头、把规划落到户头、把帮扶定到人头,撸起袖子、卷起裤腿、背起挎包,从就医、就学、就业等多个方面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是崆峒区党员干部起到先锋示范作用的渠道之一。

  据了解,该区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300余人,配强105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依托专家团队,建立平凉红牛院士专家工作站;对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全覆盖培训,先后有2019年新任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391人参加省、市专题培训,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党组织书记350余人赴四川、重庆、天津、深圳等地学习党支部引领群众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真正做到扶贫更扶志、“输血”更“造血”。

  从走好“最先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再到坚决切断返贫“后路”,崆峒区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闯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