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珠乡 深耕产业助农脱贫增收
陇东报记者 路世玲
金秋时节,来到环县八珠乡瓦崾岘村,村民李银忙得不亦乐乎。
李银是村里的养羊大户,然而多年前,他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什么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对此,环县八珠乡乡长张彬彬向记者介绍道,“因地制宜深耕产业,养羊、种草、建立合作社、发展旅游,一系列的产业落地生根,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路越走越宽。”
李银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和母亲都属于肢体三级残疾,家中无劳动力,2013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生活,我曾在宁夏吴忠等地务工,但父母无人照顾,就回来了。”李银说,土里刨食的日子让他看不到一点希望。
2014年,李银开始摸索着养牛、养黑山羊。养殖需要大量的草料,他只能在方圆几十里的临近村里购买,这就导致养殖成本升高,加之黑山羊繁殖率低,李银的养殖效益并不理想。
2017年,八珠乡瓦崾岘村被列为环县种草养畜示范村,全村推广紫花苜蓿种植,这让李银喜出望外。他把家里的土地全部拿出来,种了30亩紫花苜蓿、15亩甜高粱,牧草除了满足自家牛羊养殖外,他将剩余的全部卖给了草业公司,实现了双重收益。
2018年,环县大力扶持发展湖羊产业,李银积极响应,第一个引进湖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成了村里的湖羊养殖大户。村里人看到李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也跟着他一起搞起了湖羊养殖。
2019年,在八珠乡政府的扶持下,李银建起了标准化湖羊养殖示范社,由于管理得当,他的湖羊羔羊成活率在95%以上,目前湖羊存栏110余只。
2018以来,李银的湖羊出栏240余只,累计收入23万余元,年均纯收入4万元以上。养殖湖羊不仅让他脱了贫,还让他致富发了家。
“近年来,八珠乡紧盯贫困群众增收,因地制宜发展了种草养羊这一致富产业,收效很好。”张彬彬说,截至目前,全乡紫花苜蓿留存面积4.2万亩,养羊户1268户,羊存栏量35300只,湖羊自养户370户,全乡共建成“331+”养殖合作社11个,千只湖羊示范社7个。
今年,八珠乡被确定为环县养羊专业乡。
近日,在环县八珠塬第三届乡村旅游体验活动暨黄酒文化节中,明星演唱会、高原花海游园会、黄酒展销会、农民运动会、旗袍秀主题表演、特色果品采摘、物资交流大会、地方美食品鉴会、篮球友谊赛、秦腔道情展演会等10项活动,将八珠乡旅游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来,正宗农家菜,好吃不贵。”在文化节小吃一条街,村民石治军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吆喝着。
自从村里发展了旅游产业,石治军就将家里的8亩土地入股到环县欣洁合作社,每年分红1600元,同时他还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越来越好。
像石治军这样,以资金、土地、务工方式入股环县欣洁合作社的贫困户共有64户。
2019年,八珠乡对八珠塬村乡村旅游项目进行了扩面提升,围绕“一馆、二址、三园、四景、五街”旅游线路建设,创建“旅游+”的扶贫模式,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
“通过‘旅游+个体农户’的扶贫模式,新建购物一条街商业门店20户,小吃一条街门店10户、农家乐5户、农家客栈10户,发动40余户群众经营商业门店、餐饮和旅馆,带动了200多人就业。”张彬彬介绍,按照“旅游+特色产业”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八珠塬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2个,黄酒专业合作社1个,发展黄酒酿造大户60余户,全力打造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体系,真正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对于张彬彬而言,目前的发展局面只是起步,产业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八珠乡将继续深挖当地旅游特色,构建起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张彬彬说,着眼秀美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立足自然景观打造“观赏游览”胜地,依托厚重历史打造“红色文化”之乡,围绕绿色有机打造“特色美食”小镇,利用乡村旅游带动更多群众创业就业,这是八珠乡为推进乡村振兴而谋划的破题之举。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8日甘肃强化人才支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智动力”
- 2020年10月27日精准助力战贫魔 ——厦门市思明区助力临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见闻
- 2020年10月27日决胜脱贫攻坚——甘肃省公交建集团助力我省脱贫攻坚综述
- 2020年10月27日履行国企社会责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