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七十赐王杖”“著鸠于杖末” 这只不同寻常的鸟 幻化成胸针书签直尺

 2020/11/04/ 09:1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 荆雯

“七十赐王杖”“著鸠于杖末”

这只不同寻常的鸟 幻化成胸针书签直尺

国宝级文物 汉代彩绘漆木鸠

  武威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46111件,藏品丰富、特色突出,尤以汉唐丝绸之路文物、西夏文物、历代佛教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最具特色,集中展示了武威历史发展沿革及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兴衰演进轨迹。

  本期《文创屋》将带您走进武威博物馆,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打开一扇了解武威、感受武威的新窗口,探微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示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武威博物馆提取精品文物中的文化元素,作为装饰图案,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不仅让生活用品有了文化内涵,也让高冷的文物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了更为广阔的宣传载体。

  在武威博物馆中众多的文创产品中,有一套“凉州故事”之彩绘鸠鸟系列格外引人注意,其中有鸠鸟胸针、彩绘鸠鸟直尺和镂空金属书签。这只鸟究竟有何来历?它又有怎样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呢?

  “凉州故事”之彩绘鸠鸟系列文创产品的创意来源于国宝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和王杖诏书令册简。

  先来说说武威博物馆馆藏文物——汉代王杖诏书令册简,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武威磨嘴子汉墓。它虽历经千年,上面墨书的汉隶依旧清晰可见,内容丰富,记载明确,详细记录了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法律法规。汉简中明确记载,年七十赐王杖,入官府不用跪拜,有殴辱王杖主者,为大逆不道之罪等一系列法律制度。

  那么王杖究竟长什么样?王杖又称鸠杖。民间给老人做寿时,常用“坐看溪云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这样的寿联。它是一种在扶手处做成斑鸠鸟形状的手杖。古时从帝王到平民,将鸠杖赠予高龄老者的风俗一直从汉代延续至明清。持有鸠杖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特权的象征,好比现代社会的一张“敬老卡”。

鸠鸟胸针

  在武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大家会看到一只卧姿木质鸠鸟,双目平视,口中含物,两翼收拢于背部,尾呈平行片状,两足曲伸,中有方形卯,为杖杆接榫处。通体墨彩绘制,从颈至腹绘鱼鳞状羽毛,两翼及尾上部绘鱼骨状羽毛。它就是国宝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是鸠杖的杖首部分,也是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实物资料。与武威博物馆这只彩绘鸠鸟形制相近的一件鸠杖,出土于武威磨嘴子汉墓,现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是世人所能见到的所有汉代木鸠杖中,彩绘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它和一同出土的《王杖简》,成为我国古代敬老爱老养老方面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实物资料。

  所谓“耆老赐鸠杖,孝道永流传”。有人可能会想,林中百鸟,为何偏偏选择“鸠鸟”著于王杖末?《后汉书·礼仪志》载,“年七十受王杖”,要给七十岁以上老人授予王杖,杖长九尺,顶端饰鸠鸟。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身体康健。鸠鸟是否真的不噎无从考证,汉代学者应劭曾记载一个有趣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被打败了,项羽紧追不舍,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刘邦躲藏在灌木丛中。当时正好有一只斑鸠鸟落在树上,而且不断鸣叫。项军赶到,理所当然地认为树下无人,否则斑鸠鸟不会自由自在地鸣叫。由于有斑鸠打掩护,刘邦终于脱了险。所以,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了纪念这只不同寻常的鸟,就做了鸠杖用来帮助行走不便的老人。

鸠鸟直尺

  如今,文物通过现代人的创新,有了更年轻化的表达。这只不同寻常的鸟,幻化成一个书签、一枚胸针、一把直尺,尤其是胸针,做工精致、古意斑斓。据武威博物馆副馆长梁继红介绍,“鸠鸟本身就寓意着中国古老的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创弘扬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鸠鸟胸针销售格外走俏,大家不仅喜欢它的造型、色彩,更看重其中的寓意。”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荆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