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兜住兜牢保底线 社会救助暖民心

 2020/11/04/ 09: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兜住兜牢保底线 社会救助暖民心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立健全了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动态管理调整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和基层工作力量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了基本民生保障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全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66.98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1127万人次,城市特困供养人员2万人次,农村特困供养人员51万人次。

  救助标准逐年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筹集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34.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的385亿元增加149.5亿元,增长319.9%,年均增幅达5.5%。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低保指导标准由“十二五”末的380元/人·月提高到2020年的577元/人·月,提高52%;人均补助标准由328元/人·月提高到501元/人·月,提高53%,年均分别增长8.7%、8.8%。

  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由“十二五”末的2434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4428元/人·年,提高81.9%,年均增长12.7%,其中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由3300元/人·年、2808元/人·年提高到4428元/人·年、4200元/人·年,分别增长134%、150%,超过国家4000元的扶贫标准。

  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单一的基本生活标准拓展为“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城市特困救助供养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560元提高到2020年的10452元、11652元、12852元(按照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类确定);农村特困救助供养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人年4114元提高到2020年的7200元、8400元、9600元,推动兜底保障对象实现了收入上的“政策性脱贫”,为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扫盲区、补短板和“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对因意外灾害、交通事故、患重特大疾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急难型救助对象,落实“先行救助”,快速启动5000—25000元的大额临时救助,“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临时救助510.15万人次(截至今年9月底),支出临时救助资金56.36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54.01亿元(“十二五”期间共支出2.35亿元)。

  对象认定更精准

  我省自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农村低保清理规范、精准认定大检查、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兜底保障冲刺清零行动、兜底保障专项攻坚行动和挂牌督战行动。特别是2019年、2020年,建立了厅级领导包抓、处级干部督战、业务骨干蹲点的工作责任制,派出多路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任务最重、问题最为突出的县区,整村逐户“解剖麻雀”,指导基层采取“地毯式”“过筛子”等有效措施,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核查认定,确保对象认定精准。建立了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研发了监测预警系统,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低收入等10大类、408.7万名对象实行监测预警,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及时提供相应救助。共开展5次监测预警,共发出红色、橙色预警信息60471条,对20294名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落实了相应救助。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农村低保信息定期核对机制,对家庭有机动车辆、有财政供养人员、有购买商品住房等情形进行定期核对,对符合条件的继续予以保障并进行备案,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退出保障范围。

  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我省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19年三次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达到了现在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360元的标准。相比“十二五”平均增幅达80%,有力保障了孤弃儿童的基本生活。同时,持续实施“明天计划”、“助学工程”等助医助学项目,为所有孤儿医疗康复和年满18周岁仍在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孤弃儿童7800余名。

  “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政策明确将具有我省户籍、年龄未满18周岁,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纳入保障范围,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补助资金。保障标准为社会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100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1360元,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400余名;共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共41万名,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6.5万名,困境儿童约34.5万名。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