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 搬出好光景 扶出精气神
陇东报见习记者 马小隆
近日,环县南湫乡的荞麦和大燕麦草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农业机械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夜幕降临的时候,洪涝池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路灯亮起,站在远处的山头眺望,这个安置点灯火通明。
“这是环县乡镇集中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共搬迁393户1845人,只有3户是非贫困户,2019年10月底已经全部入住。”南湫乡乡长韩志发说。
洪涝池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投资1.89亿元,配套完成了道路24条6.94公里、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处、停车场1处、扶贫车间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460盏,实现水电暖全部到户。
环县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总人口36.32万人,有8.28万户群众分散居住在1.7万余条沟道3万多座山头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仅20人左右,就地脱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
“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必由之路和治本之策。”环县扶贫办主任白兴时说。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环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19亿元,按照向县城、小城镇、人口密集区、公路沿线“四个集中”的原则,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7个,搬迁建档立卡户4135户19846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762户,实现群众住房无危房。
车道镇苦水掌村姚前滩组30岁的李学粉也是易地搬迁户,2019年7月,她从20多公里外的山沟里,搬进了苦水掌村的集中搬迁安置点。
搬迁后,李学粉家的地大部分都种上了牧草,种子由环县苦水掌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李学粉负责种植,到饲草收获的时候,村里的鸿泰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收割,她只要按土地亩数给合作社交付工费即可。收获的饲草则由苦水掌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市场价回购。
为了让像李学粉一样的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环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实行差异化扶持,逐点逐户建立产业就业帮扶台账,对搬迁群众产业和就业落实情况每半月进行一次调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在南湫乡,390户搬迁的贫困户全部配股至全乡15个专业合作社,按期实现分红。除了种草养羊,乡上还引进环县晟骅尚品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扶贫车间并开始生产经营,年均可为每户增收2.5万元。
在罗山川乡,环县众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扶贫车间,加工、销售中药材和小杂粮。“车间现在共吸纳就业人员32人,易地搬迁户20多人,每月收入大概在2000元左右。”合作社理事长邓廷富说。
位于罗山川乡大树塬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5625万元,将全乡范围内的132户695人集中安置在了一起,李保卫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李保卫家,院内花团锦簇,干净整洁,还种有各种蔬菜,屋内窗明几净,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屋内的一切都显得和谐而温馨。
从半山腰的破旧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洋楼”,从蜿蜒泥泞的山间小路到平坦笔直水泥路,搬迁后,不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生产条件,都和搬迁前有了天壤之别,这种变化,让35岁的李保卫很是感慨。
“以前是真愁,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但如今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劲了,越过越有盼头了。”李保卫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6日【图片新闻】靖远县花儿新村安置定西市岷县、漳县两个地震灾区群众1690户
- 2020年10月19日兰州市各区城管持续行动 捕捉流浪犬并妥善安置
- 2020年09月04日新家新业新生活——东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