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遍城乡 实践之光润家园
——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通讯员 赵永刚
在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志愿者将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也让“志愿红”成为城乡最流行的颜色,文明实践成为一种新风尚。
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县,泾川县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建设力度,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打造实践品牌,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阵地强基 小平台实现大覆盖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率先探索出了路子。
“现在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题公园、村史馆、青少年生态教育展厅参观的人很多,一天有时能来几波人,周末旅游的人更多。”凤凰村党支部书记蒋红珍自豪地说。
凤凰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的主题公园、村史馆、游乐园也成为周边中小学生研学交流的基地。
文明实践有了阵地,凤凰村先后举办了“相约七夕﹒情暖凤凰”相亲大会、金婚老人联谊会、“讲文明﹒树新风”表彰大会等活动。
泾川县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相亲大会。
“喂,是四点半小课堂吗?我今天家里有点事,您能帮我接一下孩子吗”“没事!我接”……泾川县城关镇兰家山安置小区的吴小芳,因为家里有事,把孩子交给小区的“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负责人荆菊萍,按时到学校接了孩子,还给孩子辅导作业。
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阵地,让文明实践有了活动场所,也让广大志愿者找到了自己的“家”。
为了深入推进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泾川县制定了符合县域实际的工作方案,并从阵地建设抓起。县里积极推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一体推进。
泾川县为每个试点乡(镇)实践所补助2万元,为每个试点村实践站补助1万元。目前,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并建成了10多个文明实践基地。
泾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读书角。
思想铸魂 好政策飞入百姓家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泾川县创新宣传载体、方式、方法,让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穿起红马甲,拿起小喇叭,端起小马扎”。
泾川县“小板凳”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活跃在田间地头、集贸市场、便民服务网点,随时随地为群众宣讲并答疑解惑。
“我们‘小板凳’理论政策宣讲志愿小分队吸收乡贤、致富典型等各类人才12人,主要向群众宣讲精准扶贫、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群众比较欢迎”。汭丰镇郑家沟村“小板凳”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力鹏说。
力鹏介绍说,他们以“小板凳”为依托,还衍生出了“田小宣”“小喇叭”等宣讲小品牌,群众喜欢听、听得进、有实效。
汭丰镇开展的“十讲十进”宣讲活动。
汭丰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还安排开展了“十讲十进”活动。
党的声音进万家,时代新风润民心。
镇党委班子成员、村组干部、致富能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个个都成了理论宣讲员。
他们精心备课,认真准备讲稿,纷纷走进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讲党的理论政策,一时间在全镇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目前,全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掀起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品牌引领 微心愿变成微幸福
把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有机结合,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着力打造文明实践品牌,让群众的“微心愿”得以实现,志愿服务也更具温度。
今年的重阳节,对泾川县罗汉洞乡南河村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在德善文化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
村里把65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一起,为他们过了一个“集体节日”。
“我们举办德善宴,为村里的老人集体过节日,为他们发放过冬棉服,就是要大力弘扬孝老敬亲的优良传统”。罗汉洞乡党委副书记杜小伟说。
“这是第一次有人给我送棉服,政府还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人……”71岁的老人景成贵激动地说。
泾川县太平镇朱家沟村幸福大院“集体生日”会。
泾川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王安平介绍,目前志愿服务队吸收退休教师、退休文化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退役军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职党员等精干力量105名,成立了由红色党员服务队、橙色政策宣讲队、黄色健康医疗队、绿色环卫保洁队、青色民风引领队、蓝色治安巡逻队、紫色文体活动队7支“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统一制作配备了队旗、服装、帽子并印制了统一标识,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在泾川县,“润心书屋”“德善文化”“金剪刀”志愿服务队、“七彩之光”志愿服务、“文明积分超市”等文明实践品牌,凝聚起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磅礴力量!
在品牌带动下,泾川县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到15万余人(次),用“看得见的实践载体”实现了“看不见的道德教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12日渭源:创新模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 2020年11月11日创优平台 文明新风润心田 ——合水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 2020年11月10日山丹:“志愿红”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