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笔】大河奔涌 顺势而兴
范海瑞
记者节前夕,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策划的“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荣获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一等奖。
作为这次系列报道的参与者,我倍感荣幸与骄傲。那场印象深刻的跨省“沿黄之旅”,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2019年11月,我们一行五人,追随着黄河足迹,先是一路向北抵达黄河极北,后又折返向南相遇风陵渡口。不同的纬度带给黄河不一样的温度,也给两岸带来了形态迥异的风土人情。虽然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工作,但“人生地不熟”的挑战和忙碌的采访行程,还是让我们每天都感觉兴奋而紧张。
白天,我们分工协作,与时间赛跑,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并同步进行图文直播;晚上,我们赶写完当天的稿件,睡前还要商量明天的工作重点。饭桌上,我们在讨论新闻选题取舍;赶路时,我们在交流碰撞采写思路……那时的我们,每一刻都处于能量值满格的“战斗”状态。
沿途,无论在内蒙古或者山西,我们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同饮一江水”的情谊,让我们倍感亲切与温暖。“保护母亲河”的共同愿望,“建设幸福河”的共同目标,更是把彼此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
在乌海,沙漠与黄河相依而生的奇幻场景令人赞叹;在巴彦淖尔,黄河摇摆冲刷形成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在黄河入晋第一湾的老牛湾,旅游开发让隔河而居的两省人端起了“同一碗饭”;在兴县,这片红色革命热土如今又搭乘红色旅游的东风再度起航;在大宁县,“购买式造林”新模式为黄河岸边披上绿装……
伫立于黄河岸边,脚下浪潮浩浩荡荡、奔涌不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逐水而居、与河相伴。黄河两岸,不同的气候地貌造就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也成就了不同的产业布局。两岸的人们守护着黄河,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摆脱贫困,发展产业,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采访中,我们眼前的所见所闻,深刻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勠力同心、各尽其责,奋力唱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必将谱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篇章。
(作者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12日【记者随笔】自信 自立 自强
- 2020年11月05日【记者随笔】延伸产业链,药材变“药财”
- 2020年09月25日【记者随笔】用心倾听 拉近距离
- 2020年05月08日【记者随笔】难忘的43分钟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