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甘肃建投二建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建设侧记

 2020/11/20/ 10:00 来源:每日甘肃网

为雏鹰腾飞筑起“梦想殿堂”

  在甘肃东乡县的山沟大壑里,达板镇洮河边,清晨的阳光透过如絮云层,倾洒在崭新的学校塑胶跑道上,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们正在迈着整齐的步伐跑步,形成了清晨最美的一条风景线。

  这里,就是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东乡县——这里是甘肃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地域偏远、地貌复杂、思想保守。在这里,绵延的群山,护佑着这个美丽村庄的同时,也阻碍了现代文明进入大山的脉络。贫困,凋零了雏鹰的翅膀。也正是因为贫困,才让甘肃建投与东乡县教育有了结缘的机会。

产教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国强技校”)位于临夏州东乡县达板镇,是一所慈善性质的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占地150亩,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

  国强技校由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3亿元创办,甘肃建投二建承建。2019年8月20日开建,于今年9月份正式开学上课。学校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从国内高职院校招聘了近百名专业教师,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 “贫困学生不仅可以免学费、免住宿费,男生和女生还可分别获得每个月40元、60元的生活补贴,学生往返学校的车费也可报销”。带着“全免”的讯息,国强技校于今年5月正式开启招生工作。学校开设了建筑、会计、饭店运营管理、汽车维修美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业管理等6个特色优势专业,目前实际已经招收到560余人,临夏生源占90%,兰州、天水、酒泉等地占10%。

  学校拥有企业工作经验与教学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21人,占教师总数50%,指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经验。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以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甘肃二建筑起梦想殿堂

  作为承建单位的甘肃建投二建,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在学校开工奠基仪式上,二建负责人表示,甘肃国强职业技术学校项目是一项集脱贫攻坚、扶智扶志的民生工程,甘肃建投二建公司将以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遵循“顾客至上、绿色施工、争创精品、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确保甘肃国强职业技术学校项目高质量施工,为当地政府和百姓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经10个月时间,平地里建成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不仅是工程中的奇迹,也是二建速度与质量结合的完美体现,为学校招生赢得了时间,为贫困户筑起了一座“梦想殿堂”。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建筑物包括3栋学生宿舍楼,1栋教职工宿舍,1栋食堂,1栋连廊式教学楼,1栋综合服务楼。如今,二建公司交出了令业主满意的答卷,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阳光给每一栋建筑物都铺上了耀眼的光芒。

  “谁能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玉米地。”张义民作为学校的普通建设者之一,非常感慨这里的修建速度,同时也有些许自豪。

克服困难确保工期顺利

  建设初期,这里连最起码的水和电都不能正常供应,像样的路也没有,没有吃饭的地方,更没有洗澡的地方……就在这样的条件下,10个月,项目部人员回家次数屈指可数。作为工地为数不多的女性颉梅霞,是一名施工方的资料员,因长期在工地坚守,而被同事们调侃为“女汉子”。

  生活的艰难,终归能吃苦便可克服。但在天寒地冻环境下,如何保证工期如期完成,的确是一种压力。

  达板镇冬天最冷的时候平均气温在零下13度左右,时值项目大跨度高支模浇筑,达到温度才能施工,项目部购买的煤就和沙子堆一样高高垒起,每层放36个炉子做好保温措施,大楼外围都用防火帆布包裹在大框架上,实行倒班制,24小时连轴转。

  施工中,项目部还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本来墙体全部都设计的是砌砖,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耽误工期,经过与甲方、设计院、监理协商,项目部将其改成轻度板墙,抹灰时使用购买的成品专用砂浆,不用自拌,施工方便,环保节能,加快进度。

  10个月的辛勤建设,换来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碧桂园该项目负责人李飞对二建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始对甘肃建投、二建公司都认识不足,合作中心里也没底,通过这次合作,觉得不论公司、分公司还是项目一线人员工作都非常认真,后续如有合适的项目还希望会继续合作。”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凝聚着各界爱心。爱心创造奇迹,作为建设者的甘肃建投二建,用爱的双手,送即将翱翔天空的雏鹰飞得更高、更远!(张玲 杜柏 刁雪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