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解锁共建共治共享的“兰州密码”——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评论之四

 2020/11/24/ 08:21 来源:兰州日报

解锁共建共治共享的“兰州密码”

——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评论之四

  “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黄河流水,触摸到处处繁华,感受到满城芬芳”,这已经成为许多兰州人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今,当文明已经成为兰州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我们回望漫漫文明城市创建之路,是什么力量让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愈发耀眼夺目?又是怎样的创建精神,在接续传承中被不断延续?那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同频共振”和“共建共治共享”。这,也是兰州能够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的重要底气。

  共建共治共享,首先得益于科学精密的顶层设计。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所言,兰州的创建工作,从开始之初就“坚持把创建工作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找准方位坐标,实现有机融合、互促互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优异成绩来检验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成效。”实践证明,正是正确的政治站位、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才使得我们的创建工作始终呈现出同频共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方向性的因素,我们要始终牢记。

  共建共治共享,最核心的力量在于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在具体实践中,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文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文明,没有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就没有城市整体文明的提升。“创文”,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只有充分调动起全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才是有根之树、有源之水。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成于行”,自觉讲究公共卫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形象、言语文明、出行文明、志愿服务等日常文明行为和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410万兰州人民的点滴;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效,更在于广大市民对于道德法治的尊重、科学制度的遵守和文明习惯的培育。事实证明,共建共治共享既是兰州能够创文成功的法宝,也是兰州下一步保持荣誉和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要不断发掘、完善、培育和推广这些关于治理智慧的基层创举,才能不断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最大的动力在于凝聚和团结。而正是深谙凝聚和团结的力量,兰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推进,无论是城市环境提升还是营商环境优化,无论是文明行为养成还是市民素质提升,无论是综合实力进步还是打造“有温度的城市”,都坚持做到同心一致、对标一流。广大公安民警、城管执法人员、新闻工作者、环卫工人、公交车出租车司机、园林工人、快递员、物业服务人员等各行各业人员恪尽职守、提供优质服务;在街头,在社区,在学校,在城市各个角落,每个市民都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成为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才绘就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用好这股力量,始终坚持“举全市之力而为之”,让来自上下同心的磅礴之力、源自社会各界的同频共振,汇聚成“全体都有”的共同责任、共同行动,不断增添兰州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底气。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只会让兰州更加美好。当前,我们要珍视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兰州必将汇聚起磅礴力量,推动城市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一路奔去。

  兰州日报评论员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