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一名检察官+一名专业社工+一名志愿者 用心照亮迷途少年“隐秘的角落”

 2020/11/26/ 08:52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张丹

一名检察官+一名专业社工+一名志愿者

用心照亮迷途少年“隐秘的角落”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备受关注,对这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谁来管、怎么管,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和现实需要考量的问题。根据最高检“深化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要求,2020年初,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共青团城关区委与兰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了协议,共同构筑起挽救未成年人的“桥梁”:根据检察机关委托,在办案检察官的主导下,针对考察对象的涉案罪名、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当前需求及未来规划,采取“一名检察官+一名专业社工+一名志愿者”的形式,用心用情做好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后的帮教工作,全方位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截至目前,已为37名受帮教未成年人提供104次服务,所有受帮教未成年人均未出现再次犯罪情况。

  1 一段亲职教育 温情引领回归之路

  “感谢检察官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感谢社工老师为我和爸妈做的亲职教育。我一定会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认认真真找份工作干,掌握一技之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一次和父亲拥抱、感受到亲情关爱的小文(化名)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儿子懂事了,他第一次把打工赚的钱交到了我手里!”小文的父亲胡先生也激动地说道。就在一年前,得知小文盗窃他人物品的事,胡先生伤心欲绝。

  今年16岁的小文幼年时随务工的父母从老家来到兰州,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和小文对法制认知能力低,再加上不考虑后果追求刺激、吃喝玩乐的“幸福观”,小文结交了一帮社会上的“哥们儿”,走上了偷盗的犯罪道路。

  “虽然这么说已经迟了,但我真的很后悔……”检察官第一次讯问小文时,他吐露了压抑已久的心声,“我也很害怕,犯了法,是不是这辈子就毁了?”检察官眼前的这位少年,神情沮丧。此时,后悔、羞愧、恐惧、不安,复杂情绪交织在他心里。为了在检察机关与小文及家人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城关区检察院启动了司法社工个案帮扶帮教程序。在检察官的主持下,小文及家人与社工王老师有了第一次接触。初步了解案件事实、犯罪原因、小文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并消除双方顾虑建立信任后,王老师随即以家访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和专业量表自评,深入了解小文的个性特征、成长轨迹、行为习惯、家庭潜在冲突,为制定帮扶方案积极收集资料。

  亲子疏离、辍学较早、社交局限、法律意识淡薄……根据社会调查结果,王老师与检察官及家长多次沟通,为小文开出了“药方”:通过多次亲职教育,引导小文父母认识到自身担负的监管责任,不再“打麻将、不回家”,修复“问题少年”背后的亲子裂痕;组织社会和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社会化帮教,帮助小文改善人际互动和社交环境,形成积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加强心理建设,运用面谈及网络社交工具等手段,安排小文接受心理疏导,让其获得安全感,同时必要地宣泄和调节情绪;规划未来发展,结合自身能力,帮助小文找到一份工作。

  “我们在沟通中发现,有的涉罪未成年人最初是学校的问题学生,其实他们大多是很单纯的孩子,有的是因为一时冲动,有的是因为懵懂无知,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给他们更多地关心、更多地耐心,也许就不会是这种令人惋惜的结局。”社工王老师说。

  2 一个基地 用爱搭建回归平台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大部分未成年人误入犯罪歧途是由于他们步入社会较早,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容易结交鱼龙混杂的社会朋友,从而伙同在一起违法犯罪。”城关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负责人王瑞金说,为了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该院联合共青团城关区委与兰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通过提供专业的访谈辅导、小组活动、社会服务、心理疏导、亲职教育和平台,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11月24日,记者来到城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门望去,红、黄、蓝为主色调的墙面外观十分显眼,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崭新的桌椅,随意放有蒲团的休闲区、光滑且有弹性的地板,让人一踏进这里仿佛就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

  “对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考察,也是最考验检察官耐心、毅力和担当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一旦开展,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甚至更久。这个艰巨的任务只靠检察机关去开展落实,难度系数较大,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仅靠检察机关也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才能更好地提升帮教挽救效果,以防宽容变纵容。”王瑞金说。

  3 一叠手写材料 用心用情守护巩固成效

  打开兰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档案柜,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厚厚一叠手写的书面思想汇报材料,检察官要求每一名帮教对象每月都要手写一份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翻看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字迹越来越工整,内容也越来越多。“这证明孩子们越来越相信我们了,思想上肯定也有了转变。”兰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莉告诉记者。

  “我们用心用情守护,唯一目的就是持续性巩固帮教成效。”张莉介绍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帮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文暂时还没找到工作时,他的帮教期也快结束了,我们不想让孩子就这样‘浪迹’到社会上,我就说那你暂时跟着我吧,我带他跟着我们的志愿者去社区参加敬老公益活动、去为居民发放口罩、到学校做活动也带着他,让他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最终实现涉罪未成年人身心零负担回归社会。”

  在对涉罪不起诉未成年人帮教考察期满后,城关区检察院在一定期限内依然开展定期跟踪回访,开展就业指导、心理抚慰、再融入社会培训、亲子关系修复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这些未成年人顺利度过社会融入的缓冲期。

  11月中旬,社工王老师对已结束帮教期的小文进行了电话回访。电话那头的小文非常开心,他不停地说着“谢谢”:“现在我跟着家里的一位亲戚爷爷做木工,已经不和那些不良朋友联系了。虽然现在的工作有些辛苦,但我感觉心里很踏实,我会好好干活,绝不会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了。”

  “帮教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偏离的航道,帮助他们重回正轨。”王瑞金说,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引领,要立足检察职能,关注、感化每一个涉案未成年人,让“温情的正义”存在于每一个涉未案件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