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武威市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告别贫困 夯实根基壮大产业奔向小康——武威市脱贫攻坚纪实

 2020/12/07/ 04:5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尚梅 甘曜毓

古浪县古丰镇芍药种植基地。

多隆村养殖户。

  四

  扶贫不只是致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改变,让更多人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武威市设施完备的上学、就医、出行等环境,为贫困群众准备好了崭新的家园。

  2016年以来,武威市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56所、村卫生室662所。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空白点”全部消除,“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推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资助全享受、待遇全落实。农村居民全部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目标,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728.5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实现生活用电和动力电全覆盖,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

  政策兜底保民生,基础设施促发展。散布在山洼沟壑的村落搭上了发展的“快车”。

  “以前路不好,种的东西运不出去啊。”“咱们什么时候能通上好路?”2018年3月的一天,在凉州区新华镇头坝村村委会上,村民们集思广益,商量村里发展致富产业项目。想法很多,但都因为当地不便的交通条件而夭折。头坝村位于凉州区南部山区,山大沟深,道路坎坷不平。近年来,头坝村确立种植核桃等经济林为主导产业,但因山路狭窄崎岖,商贩无法进山收购,产业发展一直不景气。

  民有需,必有应。凉州区南部山区旅游扶贫公路(S308线黄羊至金山段)于2019年开工建设,起点位于黄羊镇,终点至金山镇小口子村,途经黄羊、谢河、康宁、金山等14个沿山镇。宽阔笔直的马路打通了凉州区南部山区致富的“任督二脉”,激发出当地群众奔小康的活力。“路好了,村里种啥都能卖出去,幸福生活近在眼前。”村民梁国峰信心满满地说。

  五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山也在发生着巨变。山峁之间,寥无人烟,草浪随风摇荡,鸟鸣回响不绝。生态护林员柴得科又进山了。2016年,柴得科从古浪县南部干旱贫困的干城乡山区搬进了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兴民新村,住上了一砖到顶的新房子,吃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一出门就是水泥路。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搬家了,柴得科舍不下老家东大滩村,报名参加了生态护林员项目。

  山区群众搬离后,武威市已经累计拆除旧房11153套,完成复垦复绿8137亩。夏天禁牧,冬天防火,吃在山里,住在山里。柴得科说,工作虽然枯燥,但看到山上齐腰高的绿草,他心里很踏实。

  截至目前,武威市人工造林达到478.3万亩,封山沙育林草248.6万亩,森林总面积达到91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12.06%提高到18.94%,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42.91%。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减缓,呈现出“双减双降”态势。

  今年2月2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批准古浪县等3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全省31个县区达到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古浪县、天祝县赫然在列。至此,武威市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忘我付出。强化党建引领,点燃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实施政策保障,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加大金融支持,破解脱贫资金瓶颈制约;建立防贫返贫机制,打造奔小康的永续动能……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全市各级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他们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决战决胜的信心,“沉”在基层一线,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逐个解决难心事。他们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贫困群众甩掉了“等靠要”思想,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加快产业培育工程,坚持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果。大力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带动八大产业,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以产业纽带拉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政策。聚焦最贫困群体,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兜底作用,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