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 通讯员 黄贵彬 李振军
隆冬时节,一列列火车犹如条条巨龙,穿梭在黄土高原和西秦岭山区。兰渝铁路线蜿蜒于巍巍群山之中,铁路信号灯在深山沟壑中显得格外亮眼。
铁路信号如同铁道线的神经枢纽,时刻传递着火车安全运行的控制指令,它是火车运行的“指挥官”,也是线路安全的“警示牌”。
“90后”班组成员正在检修铁路信号灯。
自兰渝铁路开通以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电务段成立了3个信号车间,负责全线信号设备的维修养护,而这群人中绝大部分都是“90后”。
“别看我们工区平均年龄只有25岁,但我们负责着哈达铺、临江铺两个站及区间31组道岔、304个轨道区段、125架信号机、1038条信号电缆的维修任务,责任非常重要!”谈起管辖的设备,哈达铺信号检修工区工长孟木林如数家珍。
他所在的班组有16名职工,14名是“90后”,老家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哈达铺地处岷山山系和西秦岭延伸部分交错地带,多山少川,区间铁路信号设备要么在几十米高的大桥上,要么在几公里长的隧道里,上山下河,上桥进隧,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是家常便饭。
26岁的尤莹莹,老家在河北石家庄,刚来兰渝铁路的时候,她很不适应。
“90后”班组成员正在夜间检修铁路信号灯。
“那时候兰渝铁路还未正式开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铁路信号测试任务繁忙,一年也就回去两三趟。”回想起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尤莹莹颇有感触。
随着兰渝铁路正式开通运行,铁路班组居住和工作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小工区如同“小家”一样温馨和谐,尤莹莹这群“90后”适应了这里,选择了大山。
人心齐了,干活也起劲儿了!
进入冬季,铁路运输量大幅提高,随着车次增多,天窗检修时间变短。工长孟木林每个月都要带领职工对管内的信号设备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验”。这群“90后”不畏严寒,认真检查调试每一台设备,坚持不放过一颗螺丝,不漏掉一处隐患,全力保障铁路信号设备的安全稳定。
朝气蓬勃的“90后”班组。
在距哈达铺车站180公里之外的桔柑信号工区,也是个典型的青年班组,6名“90后”老家在山东、陕西等地。他们回趟家,要先坐火车到达四川广元,然后再从广元到陕西宝鸡、西安等地倒车回家。
骆晓晨和范美洁是对小夫妻,同在这个班组,家在陕西渭南。2020年春节前两人举办完婚礼,打算一起回陕西老家走亲访友。然而疫情来袭,加上年底班组作业量大、人手紧张,夫妻俩主动请缨,选择在工区一起值班,一守就是70多天,每天除了要完成设备的巡视检查分析,还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期间只能通过手机与家人相互问候。
“作为信号工就是要守护好铁路信号设备,我和妻子一同在这大山中守护着信号设备,就当度了一次别样的蜜月。”丈夫骆晓晨说。
“90后”班组扎根大山,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山大沟深,给这群年轻人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守护着32公里的信号设备。兰渝铁路第一长水隧——西秦岭隧道内的信号设备,就归他们负责维修。
做好西秦岭隧道内中的信号设备检修工作,成了这群年轻人的一大难事。遇有信号设备出现异状时,他们必须花费3个小时,来回步行16公里才能完成隧道内信号设备的检修。一年下来,这条隧道他们要走上40余趟。
天气对信号设备影响很大,桔柑站四周高山环绕,湿润多雨。今年雨季降水量大,班组管内的赵家坝隧道、范家坪隧道有泥石流中断行车的影响,在接到险情后,他们 6个小时内先后冒雨出巡4次,对管内设备进行认真巡查,确保信号设备安全。自兰渝铁路开通至今,桔柑信号工区的这群“90后”创造了1000天无设备责任故障的安全成绩。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些“90后”铁路信号工把青春献给兰渝铁路,他们扎根大山、朴实平凡,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本文图片摄影:冯寅)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08日肃北: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2020年12月08日用奋斗和汗水描绘富民强县新画卷——靖远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 2020年12月08日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天水·秦安异地修复公益林基地启动
- 2020年12月08日嘉峪关市“12·5”国际志愿者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