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走进天水看变化之十】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巨变——秦安县王铺镇师山村脱贫攻坚“三步曲”

 2020/12/18/ 08:1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双胜

走进天水看变化之十

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巨变

——秦安县王铺镇师山村脱贫攻坚“三步曲”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秦安县北部山区的小神仙梁,如一条蜿蜒的瓜蔓,由北向南垂落到显亲河谷,王铺镇师山村的师山、常屲、庞窑等三个自然村,就像这瓜蔓上吊着的三个小南瓜,静谧地躺在山坳里。出门就要攀爬高山,种地就要穿越深沟,就是这里178户822人的生活常态。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村民致富困难,2013年师山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48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8.39%,被列为深度贫困村。

  近几年,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师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水泥路代替了狭窄曲折的山土路,梯田栽满了花椒和苹果,一座座低矮的土坯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红瓦砖房;走进村里,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显眼,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健身设施、文化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赫然展现。

  党建引领聚合力

  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王铺镇党委对师山村党支部全面分析研判之后,将原有村支委班子进行了改选调整,帮扶单位省农垦集团公司也选派了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陶星宇担任师山村第一书记,协助村支部开展工作。省军区又下派了转业干部工作办公室主任贾杰来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们的到来给师山村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也给全村脱贫工作带来了空前信心。

  为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新党支部与驻村帮扶工作组动员老支书、老党员牵头成立了45人组成的师山村“美丽家园建设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党员身份亮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推动落实豁出来”的工作要求,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先后拆除空心院10处,清理残垣断壁3处,维修产业路3条600米,修缮边沟渠400米。村上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建成一处面积260㎡的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布置党群服务室和柜台式便民服务窗口,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和便民代办制度,实现了村阵地办公常态化,打通了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党员、群众架起了“连心桥”。

  作为一位师级干部,贾杰到师山村后很快与群众打成一片,到每家每户拉家常,访民情,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在脱贫攻坚一线,贾杰更是亲力亲为,规划建设通村道路,整顿村庄环境,为困难群众帮办实事,排忧解难,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常屲组李忠元老人说:“贾主任人很实在,很谦和,没有一点架子,为庄里办了好多事,真是党的好干部。”

  主导产业稳增收

  师山村地处高寒阴湿地带,地形破碎,自然环境较差,群众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投入高产出低。长期以来,全村青壮劳力都以外出打工为主,不愿耕作土地。

  农民增收是脱贫的核心所在。师山村党支部和帮扶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综合村民的意见,确定了大力培育林果产业的发展思路,带领群众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村党支部书记王晓飞虽然是位女同志,但却做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自己带头栽植果树,村两委干部积极跟进。村干部的做法打消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全村上下齐动员,轰轰烈烈掀起了多场次“春季建园”与“秋季建园”热潮。目前,师山村已经形成了以苹果、花椒为支柱的产业新格局,累计建成果园1180亩,其中苹果600亩,花椒580亩。这些果园大部分已经挂果,部分进入盛果期。林果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多位果树种植能手和带头人。李金晶2015年种植了10亩苹果,现在全部挂果,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与此同时,师山村依托省军区、省农垦集团公司等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方式,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成功引进种植金银花180亩,推广优质马铃薯300亩。

  2018年7月村上成立了仙岭农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农作物种植销售、农业电子商务引进推广等业务,提供三农服务,吸纳社员102户,其中贫困户44户。2019年6月,该合作社又承接了师山村农产品加工销售扶贫车间,主要以杂粮、油料等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为主,吸纳20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月工资在2400—3000元。此外,师山村依托秦安县全祥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为全村65户未脱贫户进行配股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左右。2019年师山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25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4万元,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最终实现了家家有果园、户户有产业的发展目标,保障了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基础建设铺富路

  师山村的三个自然村都在山坳里,通村土路崎岖狭窄,坡陡弯急,一下雨就湿滑泥泞无法出行。

  “要是下雪或者下雨,外面来的进不来,庄里人又出不去。”在兰州务工的李兆鹏说,“有时开车回一趟家,真是提心吊胆!”

  近几年,师山村紧盯脱贫退出目标要求,抢抓政策倾斜机遇,大力推进村组道路、小巷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实施村组道路硬化5.2公里,实施小巷道硬化4.38万㎡,新修产业路9.8公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师山,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致富产业兴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群众脱贫的信心也回来了。

  “今年雨水多,要不是道路硬化了,大家的苹果运不出去,就烂到地里了!”果树能手李金晶感叹地说,“交通条件改善了,我们师山村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

  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的,是自来水入户工程、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农村改厕、人居环境卫生改善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师山村生态宜居步伐,一举告别了“旧容颜”,迎来了新面貌,群众幸福感成指数级上升。

  今年八十岁的唐丑儿老人高兴地说:“现在晚上出去,巷道平展展的,还有路灯,不黑了,不害怕了,我们现在和城里人一样了!”

  “今年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我们村支部一班人还会继续带领全村群众,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村支部书记王晓飞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