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两区两城两融合”巡礼】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金昌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综述

 2020/12/23/ 22:30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赵刚 杨玥

  2016年12月,我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列入试点的城市。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试点工作,构建起了覆盖公共服务、产城融合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领域的标准体系架构,并于2019年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怎样实现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市立足资源型工业城市的实际,把乡村振兴作为城乡融合的最大潜力,把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最强动力,提出“两区两城两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西堡镇“区政合一”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相继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蝉联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入围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

  产业兴旺百姓富

  每年夏季,市区内酷热难耐,市民们纷纷结伴下乡避暑。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野狐湾景区,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和民俗风情,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惬意。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休闲度假、放松身心。

  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度假,不仅仅有野狐湾景区这一处。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金川区两镇依托“城市后花园”的优势,建成古城葡萄观光采摘园、新华民俗文化园、大漠营盘休闲园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永昌县各乡镇精心打造“乡村寻美”旅游名片,毛卜喇民俗文化村、车辘沟石林景区、南坝寺儿沟滑雪场,以及圣容寻古、摄影采风、种养采摘园、农耕生活体验园等旅游项目,让人流连忘返。

  出门游,路不好不能成行。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条26.93公里,国道G570金昌(下四分至永昌)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道路640公里,所有乡镇、行政村及国有农场全部实现通沥青(水泥)路。

  四通八达的乡间通道,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激活了自驾游、短线游、近郊游等旅游新业态,观光农业、田园采摘、休闲度假等生态休闲产业,带动了农家乐餐饮业发展,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农产品收储体系,还使我市特色高原夏菜等农产品销往全国。近年来,我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原夏菜、优质草畜“双百亿”产业,相继建设了高原夏菜、肉羊肉牛、优质牧草、玉米种植、戈壁农业等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原蔬菜主产区,西北地区重要的湖羊供种基地、优质奶源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奶绵羊生产基地、高品质优质牧草基地。

  产业兴,百姓富。结合脱贫攻坚行动和农业农村改革,我市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化水平为目标,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和股金分红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带动致富的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入股分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共同发展格局。

  翠绿的蔬菜、鲜红的辣椒、清脆的胡萝卜、鲜嫩的牛羊肉……这些百姓昔日眼中的农副产品,在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下,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和发展空间,还使广大农户实现了土地入股拿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自主经营得现金的多重收入。

  治理有效乡风淳

  乡风淳,乡村兴。放眼广袤的农村大地,文明乡风是最值得珍视的“乡土味道”。唯有让文明浸润乡土、让文化滋养乡情,才能为城乡融合舒展精神之翼,安放好每一个人心中难忘的乡愁。

  今年以来,我市遵循“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组织实施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六大工程”,按照“三级设置、四级联动,试点创优、全面推进”的思路,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活跃在城乡的676支志愿服务队、9.6万余名志愿者,根据8类185个优秀项目组成的特色“服务菜单”,通过“大喇叭”“小板凳”等各具特色的服务载体,把寓教于乐的文明实践活动送到村社田间,农村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乡风民风更加醇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净化乡村风气,培育文明乡风,就得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

  我市在29个村探索设立“孝善基金”,积极推广“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社会捐助+文明股奖惩”的农村养老模式,创新开展“暮年老人生日会”、夕阳红“德润”生日会、“孝善宴”等活动,用贴心的关爱温暖老人心田,营造了孝老爱亲的浓厚风尚。

  各乡镇探索创办“道德银行”27家,引导群众通过志愿服务、善行义举获得道德积分,兑换物质回馈,实现道德保值增值。同时,采取领导带队、敲锣打鼓入户授牌的方式,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标注出了文明乡风的新坐标。

  全市13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彩礼限额、红白事办理流程、宴请范围、礼金标准及奖惩规定,坚决抵制高价彩礼,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并常态化开展“婆媳互夸会”和“好婆媳、好翁婿、好妯娌、好邻里”我为你点赞活动,让家庭更温馨、邻里更和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

  “孝善矩阵”激活德善源动力,“道德银行”注入文明驱动力,“敲锣打鼓送荣誉”释放道德引领力,“婆媳互夸会”“好媳妇先锋队”“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点亮了美丽乡村的文明新风尚,广大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

  我市始终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治理体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和基层协商民主,全市139个村全部组建以“1+7+X”为主体的村民协商议事会。

  社情民意收集、居民协商议事、社区民主决策、议事协商事项评估反馈“四项机制”,以及村民说事、干部问事、及时办事、集中议事、定期许事、评审说事“六步议事”法……这些在“三治”结合治理体系下逐步规范的制度,让广大农村群众从“要我协商”向“我要协商”,“村上说了算”向“大家说了算”转变,乡村社会彰显出和谐有序之美。

  我市“道德银行”活动项目荣获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入选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探索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金昌路径”,金川区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永昌县跻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

  生活富裕乡村美

  行走在金昌农村,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新农宅掩映在绿树中,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延伸到乡村的各个角落,甘甜清澈的自来水通到了农家灶头,“小板凳”宣讲队用乡音乡曲传递着党的富民新政……一幅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风貌、垃圾“三大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向“净、绿、美”悄然转变,美丽乡村的“颜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按照“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精致化、特色文化景观化、生态旅游规模化”的发展理念,金川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部署,立足农村发展实际,高标准编制了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细化完善农民住宅风貌设计,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打造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村庄精品为目标,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

  今年是高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永昌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举措,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拆违拆旧、风貌改造、集中居住点建设和村庄绿化等“五大专项行动”,全力实施违规建筑、残垣断壁、废弃圈棚舍和闲置废弃房屋拆除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工程人口比例达到95%,乡镇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履盖率达到100%。

  针对农村村庄绿化面积少和层次低的短板,我市在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湿地保护、公益林管护等生态项目的同时,不断加大村庄绿化和经济林果产业的投入力度,集中抓好农村新建居住点、休闲广场、村民房前屋后和庭院等处的绿化工作,实现了环村、沿路和公共场所绿化基本覆盖,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较“十二五”末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为给乡村振兴培植更强的吸引力,给城乡融合勾画更多的结合点,全市各乡镇大力推广“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从生活污水治理入手,新建污水处理厂带动户厕进院入户,完善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模式,为全市农村改厕、垃圾处理作出了示范。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依托祁连山浅山区生态绿化治理,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正向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四季有景、花果飘香的绿色生态美丽乡村精品村迈进。

  如今的金昌农村,道路变宽了,村子变绿了,房子变美了,空气变甜了,生活变富了,一个个生态、田园、美丽的美丽乡村,正携手这座文明、和谐、富裕的现代化城市款款走来。

  文/ 记者 赵刚 图(部分)/ 记者 杨玥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