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26日!谭盾携《敦煌·慈悲颂》唱响黄河之滨

 2020/12/24/ 10:52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 李超

26日!谭盾携《敦煌·慈悲颂》唱响黄河之滨

谭盾指挥乐团排练

  23日记者获悉,由国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历时5年创作的音乐巨制《敦煌·慈悲颂》将于26日、27日晚在兰州音乐厅正式上演。近日,谭盾已经正式抵达兰州开始了和兰州交响乐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的紧张排练,期望着为兰州观众带来最佳的艺术呈现。

  六幕演出皆有深厚哲理

  《敦煌·慈悲颂》演出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大剧院承办,是2020年兰州市惠民演出的重量级项目。本场音乐会特邀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携手知名男中音王云鹏、张小孟,女中音董芳、吴虹霓,男高音王传越,女高音黄英、徐蕾,原生态女高音泽仁央金,原生态男低音哈斯巴根及敦煌舞反弹琵琶陈奕宁联袂兰州交响乐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演出。

  这台演出时长两小时,是一部为独唱、合唱和交响乐团写作,同时融合了民族、古典的巨型舞台音乐,气势宏伟、意义深远。这部作品由谭盾历时5年创作,全篇以敦煌壁画故事为蓝本,把其中的古乐、乐器以及音乐家等进行了生动还原,并以交响乐团和大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敦煌·慈悲颂》全篇分为“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六幕,每一幕都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旨在用音乐与文化、历史、心灵的对话,去引导人们向善而行。作品秉承着“人与万物要和,人与众生要爱”的核心思想,全力倡导着诚信、平等、奉献、慈悲。在创作过程中,谭盾还对壁画故事中的诸多细节进行了改写与重新编排,力求提炼出剧中人物的人性一面。

  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

  《敦煌·慈悲颂》可谓一曲唱罢敦煌的千年绝响,谭盾对自己的作品也做出了精准阐释:“《慈悲颂》尝试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让我们听见敦煌。我们回顾历史,回顾中华文化,可以看到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沧桑,可以在里面找到一点精神力量。”

  他说:“中国文化要跟全世界分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精神平台和信仰桥梁。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感召力,比如对慈悲善良的信仰,这在其他很多文化中都能找到相通之处。我创作《敦煌·慈悲颂》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不要有战争,唤起所有人去追寻我们共同的目标,爱大自然,爱人类自己。”

  据了解,此前《敦煌·慈悲颂》已经在欧洲与澳洲首演且场场爆满。德国首演时,1800多名观众全场起立向来自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师们致敬,雷鸣般的鼓掌和欢呼长达15分钟之久。那一刻,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艺术家,汇聚在一处共同用中文齐唱《心经》,现场气氛热烈感人且十分令人震撼。

  一部真正的“东方交响曲”

  在此次演出中,这部作品将在今天的舞台为到场观众重现千年以前深藏于洞窟壁画之中的音乐遗产,借由合唱团和交响乐团这种体制性的声音桥梁奏出载着民族的信仰、慈悲和对未来祈愿的敦煌音乐,力求传递关于生命和人生思索中国文化,堪称是一部真正的“东方交响曲”。

  《敦煌·慈悲颂》的一大特点是用西方音乐展现了东方的文化,古代东方乐器将与现代西方乐器在舞台上同声齐鸣。不仅如此,在演出现场还能看到依照敦煌壁画中复原的反弹琵琶、奚琴等古乐器,还有中国传统乐器钵、木鱼、引罄等穿插在乐曲之中,层次饱满、波澜壮阔,在产生独特共鸣的同时彰显出众多的天然元素。

  “八年前在敦煌,我和谭盾开玩笑说,你能不能把敦煌壁画变成声音。”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曾这样描述这部作品的诞生:“没想到,他真的这样做了,而且做到了。世人都在说慈悲,那慈悲到底是什么?慈悲就是让人得到智慧,慈悲就是让人解脱痛苦,慈悲更是讲众生平等,救助众生。《敦煌·慈悲颂》通过音乐把所有人都连在了一起,我听后深深感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