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生活课堂】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2021/01/07/ 03:2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生活课堂】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近日,我国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在各地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疫苗需要打几针?适用于哪些人群?打完后能不能摘口罩?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本期《生活》版有您关心的答案。

  新冠疫苗接种年龄和免疫程序有何规定?

  现阶段重点人群接种对象为18-59岁新冠病毒易感者,接种的是新冠灭活疫苗,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14-28天。

  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我国计划按照“两步走”的方案,实施全国范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第一步,主要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预防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运输、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风险。

  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正式获批上市以及产量不断增加,将有更多产品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确保符合条件的群众 “应接尽接”,逐步在各类人群中构建人群免疫屏障,阻断病毒在我国的传播。

  接种新冠疫苗时需要注意什么?

  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要关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媒体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知识。

  2.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人群,接种时主动提供健康状况,接种点的医生会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3.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

  4.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

  5.按组织接种人员通知携带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佩戴好口罩前往。

  提醒:接种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止血棉签应丢入医疗垃圾桶或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1.不在18至59岁接种年龄范围内的人群。

  2.对接种的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品种疫苗出现过敏者。

  3.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等人员。

  4.各种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需要等急性疾病痊愈再去接种。鉴于慢性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需要接种新冠疫苗进行保护,建议等慢性疾病恢复处于非发作期再去接种。

  5.暂时不建议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新冠疫苗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留观期间,受种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皮疹、脉速而弱、发绀、面部和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请马上告诉接种点医生。

  2.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水,注射部位保持干净卫生,不清洗、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3.接种后应查看接种预约,掌握下次疫苗接种时间。

  4.接种后如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除对症处理外还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生做好相关记录;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

  5.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接种后仍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等防控措施。

  接种新冠疫苗之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目前根据前期临床实验的结果和紧急使用接种的一些信息,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和其他灭活疫苗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通常在两到三天之内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就医。

  新冠疫苗的保护期有多长?

  从疫苗临床试验数据上看,保护期可以达到半年以上,至于说保护期能不能像很多病毒性疫苗一样,能够终身免疫,或者至少保护五年十年,因为新冠疫苗使用时间不长,目前无法判断。

  接种新冠疫苗后还需要戴口罩吗?

  要戴。现阶段,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继续采取其他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

  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的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能会发病。另一方面,人群免疫屏障或者群体免疫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容易传播。

  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要按要求戴口罩,并采取其他措施。冬季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也需要继续采取勤洗手、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