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溯源甘肃】甘肃远古文化的文明印记

 2021/01/13/ 03:5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雍际春

属大地湾一期文化的黍、粟、油菜子标本

  民族融合的舞台和多元文化的化合区

  从大地湾文化到青铜时代诸文化,甘肃地区线索清晰、传承有序的史前文化,也可以称之为黄河上游文化区。它与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的古文化既相互交流影响,又独立发展,并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孕育并形成了羌戎部族,也可称之为西羌集团。西羌集团及其西羌文化,与黄河中下游的炎黄文化、东夷文化同时并存。

  马家窑文化之后,甘肃地区继之而起的齐家文化以及后续同时并存又交错发展的四坝文化、沙井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当是氐羌和西戎部族及其不同分支的文化。它们是相当于中原尧舜禹时代至西周春秋时代甘肃地区的主要文化类型。其中,河西走廊地区的四坝文化为古代羌族的一支。兰州、武威、金昌一带的沙井文化其族属为月氏或乌孙。甘肃中、东部地区的辛店文化属羌族或戎族文化。寺洼文化与辛店文化东西并存又有交错,主要分布于甘肃中、南、东部地区,其文化主人是以江汉西迁而来的三苗等为主,融合了洮河一带部分土著羌戎而出现的一个新部族,其迁入平凉一带后以犬戎著称,再后来又被称为猃狁,而留在陇南一带的就是后来的氐族。这些民族及其文化不仅互相交错交流,而且与并起于甘肃东部的华夏周秦文化联系密切,交流频繁,相互影响。如秦人在天水地区兴起并创造秦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广泛吸纳西戎文化又不断融合征服戎狄部众的典型例证。

  甘肃地区史前这种多类型文化、多民族交错的格局,既是当地多样的自然条件使然,也与周边多元民族与文化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这里就成为多民族杂居交错区和多元文化并存区,正是在北狄草原文化、青藏羌戎文化、新疆西域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不断地交互影响和介入中,甘肃地区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舞台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化合区。多元民族与文化的汇聚融合,为中华民族复兴发展和中华文化繁荣创新,源源不断输入新鲜养料。所以,甘肃地区是中华民族与文化生生不息壮大发展的营养池和基因库。

属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枢纽区

  甘肃地区不仅是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和西北游牧文化三方文化汇聚和中转之区,多元文化在此交汇扩散;而且甘肃地区始终也是中国与西方世界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前述距今5000-4000年间东西亚之间的农业文化交流,彩陶西传,马家窑文化时期出现的铜器铸造和石刃骨刀的使用,齐家文化时期冶铜业的形成,铜镜的出现,还有特殊玉器的使用,都与西域、中亚和欧亚草原地区存在着相互交流和影响。战国晚期的张家川马家塬、秦安王家洼西戎墓地出土文物表明其内涵不仅包括西戎文化,而且还有中原周文化、秦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多种因素。可见,这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的枢纽区,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甘肃界处中原与西域,北方草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连接中外,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也是隔绝各方的屏障与枢纽所在。丝绸之路纵贯甘肃全境,早在丝路形成之前的史前,甘肃先民即依托这种通道功能,既创造了堪称发达的古文化,又在促进中外联系和密切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机遇。季羡林说:“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许多文化体系。依我的看法,共有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穆斯林文化体系、西方文化体系。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因此,四大文化体系或两大文明的彼此沟通、相互交流、渗透,以及汇流交融,甘肃地区无疑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