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来源可溯 流向可追 问题可查——兰州市主要产品追溯体系观察

 2021/01/14/ 10: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马如娟

来源可溯 流向可追 问题可查

——兰州市主要产品追溯体系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1月中旬前,兰州市474家试点节点企业将完成覆盖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任务。该体系建设背后,是打造兰州特色的追溯模式,开展追溯+扶贫、追溯+诚信、追溯+支付、追溯+特色产品、追溯+老字号等“追溯+”的特色创新。

  一键扫码 安全放心消费

  2020年12月17日上午,记者跟随兰州市商务局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督导检查组,先后来到城关区东湖新源菜市场、亿达静安门菜市场,对近期推进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节点升级改造、双屏溯源秤规范使用、重要产品追溯信息录入、“追溯+支付”推广应用等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和指导。

  在亿达静安门菜市场重要产品追溯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与升级改造前相比,菜市场各摊位物品摆放整齐、食品追溯安全宣传到位、双屏溯源电子秤焕然一新,“追溯+支付”应用推广进展迅速,菜市场群众购物井然有序。“对老百姓而言,买的明明白白、吃得安全放心,是最关心的事情。”刚买完菜的马女士说,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商贩打出的“溯源票”,就能查询到产品的来源。

  根据《兰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升级改造及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计划2021年1月中旬前在兰州市三县五区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474家单位作为试点节点,完成覆盖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前期试点项目,基本涵盖与兰州市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连锁超市、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肉菜专卖店、特产直销店、团体采购等类型。

  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2月底将进入试运行阶段,7月将迎接国家验收,届时,将在474个试点节点单位实现“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

  七类产品 纳入追溯体系

  “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是在原来兰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基础之上,将范围扩大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危险品、特种设备、稀土产品七大类重要产品。”兰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兰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已建设完成的生猪屠宰厂、批发市场、产销对接单位、大中型超市、标准化菜市场、团体采购单位、冻品冷库、高原夏菜批发市场、社区肉菜专卖店、牛羊肉屠宰厂10类正在营业的332个节点子系统升级改造,同时更新节点软硬件设备,提高追溯效率。

  根据商务部扩大追溯体系覆盖范围要求,兰州市规划本项目扩增142个节点,实行市场准入,所有肉类、蔬菜、水果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使用溯源设备交易并上传交易信息,打印交易小票或生成电子小票,消费者凭票查询所购买肉菜的来源。

  通过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二维码、大数据等国内最新追溯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创新追溯模式、创新运用模式,升级原有追溯系统功能,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将实现追溯数据采集自动化、单证流转无纸化、信息传递移动化、上下游对接无缝化,及追溯管理精密化、设备选型便捷化。

  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运用追溯新模式、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追溯运行成本,保障了长效运行。“我们专门定制了溯源秤,商户可以更改搜索不常见商品,还增加了触摸屏,有扫码支付功能,最大程度上方便交易双方。”有关人士介绍,今后这种定制溯源秤将陆续投放兰州市的节点企业。

  追溯体系 打造兰州特色

  “项目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查询便捷化、迅速化,追溯信息更全面、更具价值。”兰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查询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有利于查询和维权,做到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同时,项目建成后,还将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纳入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范围有问题产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实现相关产品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

  按照这一部署,兰州市正在开展“追溯+特色产品”“追溯+冷链物流”“追溯+电商”相关企业对接工作,确保如期实现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截至目前,已完成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子系统的部署工作,兰州市23个菜市场已完成20个菜市场的强弱电改造,并完成332个升级改造节点中的148个节点的改造实施。

  目前,兰州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消费者通过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可查看兰州重要产品追溯新闻信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