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非凡2020 奋进2021】啃下“硬骨头” 踏上新征程

 2021/01/19/ 05: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洪文泉

【非凡2020 奋进2021】

啃下“硬骨头” 踏上新征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自然灾害不期而至,过去的一年,甘肃脱贫攻坚难上加难。

  面对重重困难,不忘庄严承诺。甘肃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采取超常规政策措施,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瞄准突出问题合力攻坚。

  从陇东旱塬到河西大地,从田间地头到扶贫车间,陇原大地上,处处都是为夺取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挥洒汗水的身影。2600万陇原儿女“奋笔疾书”,认真答好脱贫“考卷”的每一道题。

  去年年底,甘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省现行标准下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十三五”画上圆满的句号。

  “民生”验收脱贫攻坚真实成效

  脱贫攻坚,是最实在的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的质量与实效,反映在每一户贫困群众的生活中。

  在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甘肃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对2013年以来136.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进行了逐户现场核验,不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倾斜支持力度,提高补助资金标准,兜底保障特困农户,确保住房安全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以前在山坡上住的土房子,干啥都不方便。”在榆中北山的大山里生活了75年,韦营乡韦家营村村民韦如志老人做梦也想不到,有生之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脱贫攻坚,让他和村里其他49户村民一起搬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里。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出门走的硬化路,家里喝的自来水,一年四季洗澡有热水。

  截至去年底,甘肃省累计支持174.9万户农村群众完成危房改造,解决了近700万人住房安全问题。

  “村里没有像样的路,群众出行不方便,种的苗木也卖不出去。”谈起村里的路,宁县盘克镇宋庄村苗林种植大户李富奎深有感触,“现在村里的路经过翻修硬化,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

  去年,甘肃紧盯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兜底性目标任务,投入230亿元实施建制村硬化路工程4.7万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了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

  东乡县是“三区三州”和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县,十年九旱,山大沟深,饮水管线长,群众居住分散,工程管线输水压力大、供水末端喝不上水等问题突出。

  去年,东乡县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供水管网,改造管道、维修水池、修建集中供水点,选聘村级水管员,充实基层管护队伍,确保农村供水安全稳定畅通,38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我省在8个未摘帽县计划实施巩固提升工程217处,改造冬季冻管627公里,并建立监督举报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水源稳定、水管通畅、水质达标”。

  有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看病报销”服务。

  截至去年9月,全省574.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参尽参,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产业”成为群众致富长远依靠

  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坚持产业到户精准扶持和区域产业体系构建有机结合,拉开架势构建扶贫产业体系,主攻“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及“五小”产业,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走出一条甘肃特色的产业致富之路。

  坐落于祁连山下的天祝县,拥有冷凉的环境、适宜的土壤酸碱度、长时间的日照和纯净的雪水。天祝县以打造全国藜麦种植中心为目标,联合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8亿元建设藜麦扶贫产业园。经过一系列加工,富硒藜麦、藜麦酒饮、藜麦饼干等产品相继上市。

  作为“特别特”产业,藜麦产业的成功迅速得以推广。目前,我省在14个市州全面推广陇藜系列品种,初步形成了陇东旱作区、河西走廊沿祁连山灌区、陇中干旱半干旱区、天祝甘南高寒阴湿区4个核心种植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

  在甘肃的很多贫困山区,山大沟深、人多地少。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市场对接层次低等众多因素一度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羁绊。陇南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将电子商务作为产业发展的“敲门砖”。

  政策倾斜,培育人才,发展物流,铺设网络,建设配套硬件设施……一系列精准的措施,让电子商务在短短几年内成为陇南后发赶超的“数字动力”,从1个到450多个,覆盖全市贫困村的电商服务点,构起一张连接“山里”与“山外”的无形之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销对接越加重要。2019年以来,甘肃着力建设“甘味”农产品品牌,拓宽产销对接渠道,升级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客商通过生产和经营“甘味”农产品获得收益、得到实惠。

  在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解决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投身产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增收,成了甘肃精准脱贫的又一个有益探索。

  遍布全省各地的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和“顾家”之间的矛盾;公益性岗位和兜底帮扶让劳动力薄弱的困难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输转让青壮年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见了世面,鼓了腰包。

  “帮扶”历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37岁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干部邱军,两年前来到公司定点帮扶的华池县挂职主抓定点帮扶工作的副县长,踏上了助力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的“长征路”。

  两年来,他一腔热血奉献革命老区,满怀深情为脱贫,不辱使命,忘我工作。2019年华池县顺利脱贫,他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前不久,就在两年挂职即将期满的时候,他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过50多天的抢救,年仅39岁的邱军,把生命最后的瞬间定格在了扶贫一线。

  回顾甘肃脱贫路,一批批舍“小家”,为“大家”的扶贫干部群像逐渐清晰。

  几年来,甘肃在认真落实中央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政策基础上,确保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放到一线。先后调整优化市州党政班子成员102名,又从省直部门选派54名年轻有为的正处级干部挂职担任贫困县的县委副书记。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甘肃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了解识别提拔干部,全省有1822名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在榜样的激励下,甘肃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一批“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情”的扶贫干部。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裤腿沾满泥土,心中饱含真情,将自己的汗水和青春留在一片片脱贫攻坚的热土上。

  2020年,我省脱贫攻坚硕果累累,“十三五”胜利收官。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十四五”将全面步入新的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为甘肃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我们披荆斩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走过千山万水;2021,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

  脚踏实地、心向远方,磨砺始得玉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