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刘成
农历牛年春节将至,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年味”越来越浓。2月4日晚上十点半,兰州市城关区焦家湾街道焦家湾东社区的禁毒专干贺卫兰结束了春节前的入户工作,回到位于九州的家中。
贺卫兰在家中张贴福字。
“社区计划对留兰过年的外地家庭进行慰问,我们这几天正在入户登记。”贺卫兰说。
今年春节,50岁的贺卫兰和家人也决定留在兰州就地过年。老家在陕西榆林的她,已经在兰州从事了17年社区工作。
“往年,我和女儿都是大年二十九才放假,但无论多晚,我们一定会回老家过年”。贺卫兰说,家中老母亲的殷切期盼,以及老家的蒸肉、炸丸子和粉条的独特味道,成为她每年回老家过年的选择。
贺卫兰的女儿杨晶晶今年23岁,是焦家湾街道焦家湾社区的一名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回忆起过去的春节,杨晶晶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和妈妈因为放假晚,总是在大年三十才能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赶火车回老家,但即便如此,母亲和自己从未想过会在外过年。
“其实车票和给家里的东西都已经买好了。”贺卫兰说,1月份的时候,疫情防控形势出现变化,因此,她决定积极响应国家的倡议,退掉车票,和女儿留在兰州就地过年。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贺卫兰深知防疫一线的辛苦和艰难。“疫情防控一线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大家心里的弦都紧绷着。现在的疫情防控形势来之不易,选择就地过年,就是再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贺卫兰说。
对于母亲的决定,杨晶晶很支持。“妈妈一说打算就地过年我就同意了,不仅能为疫情防控做贡献,还可以在兰州过一个与不同以往的春节。”杨晶晶在网上看到兰州为方便外地群众就地过年,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青城古镇、什川古梨园和仁寿山等国家4A级景区均向在兰人员免费开放。“我要带妈妈好好逛逛兰州的风景名胜,登上黄河楼看看母亲河,到兰州老街赏花灯祈福,过个‘文化年’。”杨晶晶说。
决定就地过年之后,贺卫兰和女儿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采买年货、快递土特产回老家、大扫除······最近还开始学做兰州糟肉。“女儿帮我在网上找视频,我就照猫画虎,没想到味道还不错。”贺卫兰笑着说。
油果子、炸丸子和糟肉香气扑鼻,门窗上的福字喜气洋溢,贺卫兰的家里“年味”浓郁。
贺卫兰展示制作的糟肉。
“社区听到我们决定就地过年的消息后,给我们点了个大大的赞。”贺卫兰说,焦家湾东社区的同事们专程到她家慰问,还送来了新春大礼包。
“听说我过年不回去,老母亲有点失落。”贺卫兰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迈的母亲,不过现在已经是5G时代了,随时随地可以视频通话,多少减轻了些无法团聚的遗憾。“大年三十那天我要和母亲多打一会儿视频电话,让她看看我包的饺子,和她一起守岁。”贺卫兰说。
图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刘成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09日【就地过年,暖在身边】“第一次在学校过年,很暖心!”
- 2021年02月09日【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守护黄河大桥的“蜘蛛侠”
- 2021年02月09日【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现在我们也是新兰州人了”
- 2021年02月08日“就地过年、暖在身边”系列时评之二 过一个暖心的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