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抓”破解发展难题
李含琳
我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5%,并且水资源80%以上属于降雨量,不易留存和利用。水资源短缺是影响我省长期发展的一个主要短板,为此,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解决水资源问题作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了坚持大中小水利并举,“五水共抓”的战略思路,要求各地在规划和经济工作的决策和安排中坚持贯彻落实。
涵养水:建设高标准水源区
一是加强水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质治理,特别是黄土高原流域区的梯田建设和固沟保塬,彻底减少河流泥沙流动量。二是建议每年在黄土高原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水库或者水坝,维修一批水库和水坝,做好降雨水资源的涵养和利用工作。三是扩大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目前庆阳市是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还可以再争取。四是继续向国家争取退耕还林还草指标,并且将这方面的指标主要投向水源区、河道区和高海拔地区,实行政策倾斜。五是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向国家争取更大的补偿面积,同时提高补偿标准。六是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工程,向河西地区、沿黄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区、中心城市规划区、新型工业城镇区、中心园区等倾斜。
抓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是理顺与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体制,探索实现路径。二是农业工程性用水实行成本价,对不同的节水技术和节水效率进行差异性补贴。三是分类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搞一刀切,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节水标准和政策。四是对节水效率有特别贡献的单位、技术专家,实行特殊创新奖励政策。
优配水:将水用到效率最优的地方
一是逐步提高工业和城市用水的比重。二是将有限的水资源更多用于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部门、行业和地方,比如,核心城市、核心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黄河甘肃段河道河长制的贯彻落实,在保证全省水资源配置大局的前提下,保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程的供水。四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特别是对于农村水权分配,要坚持以人定地,以地定水,以水定产业规模,农田灌溉用水以人均灌溉面积和综合灌溉定额确定,生态用水按农田灌溉用水的比例确定。
保供水:多措并举多渠道开发水资源
一是要将水利工程作为“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甘肃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核心工程,重点保证。二是要用开放思维和大局思维解决水资源配置问题,要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甘肃的影响和对策、甘肃沿黄上马调水工程的可行性,争取国家支持。三是各地尤其是黄土高原核心区域的庆阳市、平凉市和定西市等,一定要在规划中多考虑水库水坝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也将水库维修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四是大力发展中水循环项目,凡是大中城市、工业园区,必须100%规划建设中水集中处理系统,总结和推广嘉峪关和金昌市的经验。五是在城镇坚决执行阶梯水价制度。
防洪水:建立水土综合治理体系
洪水问题的解决必须坚持“两分法”。一方面,要加强对黄河干流和支流区的生态保护、修复、移民和建设,多种树和多种草,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严格执行国家的生态红线政策,只要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这两大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洪水就自然少了。另一方面,要吸收中国古代解决洪水的历史经验,对洪水进行疏导,变害为利。这就必须规划建设一批水库和水坝,提高洪水的容纳能量和疏导能力。同时,建议省上与国土资源、城镇建设、水利工程相关部门,对全省的人口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水利工程规划等进行一次重新审视,调整规划内容,增加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支流防洪工程、山洪沟道治理等方面的项目。
作者系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09日【智库建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