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两会同期声】柴强委员:建议高校设立“乡村学”一级学科

 2021/03/10/ 18:3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韦德占

微信图片_20210305120125.jpg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柴强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乡村振兴,其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内容,都让我深感振奋。”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柴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全国两会上,我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来自高校的全国政协委员共同建议,教育部设立乡村学一级学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柴强介绍,乡村我国国土的97%,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也是“三农问题主战场,是集居民生活、生产、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复杂系统。然而,在推动社会发展的现有学科体系中,缺乏一个系统解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的专门学科。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对能够系统解决乡村规划、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十分广阔。”柴强认为,乡村是“三农工作的主战场,是广大青年学子践行国家使命、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因此,设立“乡村学”,既是系统解决乡村振兴高素质专门人才缺乏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涉农高校人才就业的主要措施。

  柴强说,乡村振兴涉及到乡村聚落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复杂的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的研究分散在作物学、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不同的学科之中,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将乡村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和体系完备的学科进行研究,也没有将“乡村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系统化建设。因此,柴强建议设立“乡村学”,从学科角度,顶层谋划乡村振兴战略。

  “长期以来,国内外缺乏专门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专业,服务‘三农的人才主要分散在涉农高校的相关专业中,而现有专业培养体制下,培养的人才普遍存在知识面窄、从事乡村管理能力弱、对乡村社会文化了解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因此,构建完整的‘乡村学’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十分迫切。”柴强说。

  基于涉农高校及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和师资队伍的优势,为更好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柴强建议设置“乡村学”,从学科角度系统服务乡村振兴。

  第一,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乡村学”一级学科。建议教育部牵头,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交叉学学科门类下,设置“乡村学”一级学科,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顶层规划设计“乡村学”的学科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求,支持全国涉农高校及综合性大学布局设置“乡村学”一级学科,优化学科布局。

  第二,构建“乡村学”知识体系。针对乡村复杂性、系统性,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中,梳理乡村学在服务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农牧业产业生产与管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文化传承等领域中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通过整合社会学、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相关知识,跨学科系统构建乡村学独立的学科体系。

  第三,构建“乡村学”的科研体系。从乡村振兴过程的基础理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治理与文化,以及数字乡村等方面凝练乡村学学科研究方向;组建国家级乡村学研究平台、教学平台和研究基地;组建国家级乡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团队;从学科方向、科研平台和研究团队层面,系统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科研问题、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

  第四,建立“乡村学”人才培养体系。以乡村学一级学科为基础,根据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需求,设立乡村学本科、学术型士和博士,专业学位士和博士;制定本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标准;系统构建乡村振兴亟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