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说说我们的心里话】“当好新时代的牧马人”

 2021/03/11/ 09:0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杨红丽

成群的马匹在草原上肆意奔驰(资料图)

555_副本1.jpg

初春的山丹马场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初春时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山上依旧白雪皑皑,山下的山丹马场已露出了些许春意。

  远远望去,山坡上的沙柳和白杨泛出温润的微黄;山坡下广袤的草原已退去严冬的苍白,在微风里舒展;结冰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查看牧马草料

  每天上午10点多,山丹马场一场四队队长都会将成群的骏马赶出圈舍,饮水喂草料。作为二代马人,马是他忠实也最钟爱的“伙伴”。马三十多年来,最让铭记于心的是2019年8月20日这一天。

  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依然激动不已,“能盼来总书记,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当时总书记贴心地询问我们生活、工作的情况,也叮嘱了几个问题。”

  “前面那一片草地就是总书记视察时的地方,现在好多游客都慕名而来,走一走、看一看总书记曾经走过的地方。”说,前些年每到春天,春风一起马场一带就会有扬尘,这几年,随着草原禁牧、减等措施的施行,草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稠密的牧草如同一张厚厚的被子盖住了土地,扬尘现象明显减少。

  “现在马场草原上的草还没有绿,等到六七月份,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特别漂亮。这两年,我们马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晚上经常能听到马鹿鸣叫的声音。牧马时,山上时常能看到成群的岩羊、青羊等。”说。

初春,天军在山丹马场牧马

  “当时总书记询我们的收入情况,我向他汇报年收入大概是四五万元,2020年我们每月又涨了500元的工资,现在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一边给马添草料,一边说,近年来马场实施了易地安居工程,在张掖市区和山丹县城建设了3个住宅小区,4391户职工从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区整体搬迁到城里居住。“除了春种秋收时节,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城里住,场区常住人口由此前的1.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3500人左右。职工进城,既改善了牧马人的生活,又大幅减少了人为活动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影响,一举两得!”“总书记还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状况,视察时‘能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牧马人’,我想向总书记汇报,我儿子浩已经回到马场上班了,越来越多的马场后生们都愿意回来工作了!” 说。

第三代牧马人院浩正在训练山丹马(资料图)

  天军的儿子浩今年26岁,2015年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城市闯荡。深受父亲的影响,浩自小就爱马,前几年在北京学习了专业的牧马技术,2019年,他回到了马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马三代”。

  “总书记视察马场后,让我们对马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马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升,发展越来越好。经济效益好了,愿意回来的人明显多了,仅2020年马场工作的‘马三代’就有100多人,今年还有十几个大学生毕业后想回来发展。”浩说。

8月,山丹马场绿草如茵(资料图)

  如今的山丹马场,在以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科学管理下,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凸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马场对放牧量进行了缩减,一场四队马由原来的1000多减少到目前的500多。马场严格落实1300亩草场承载65头牛马的科学承载量,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山丹马场的生态环境正得越来越好,最好的证明就是黄羊、马鹿、等野生动物又开始在马场自然保护区频繁出现了。”浩说。“我们还种植燕麦草,实现按照季节轮牧,最大限度地减轻牧场压力。同时,我们放养为精养,确保每一头牛马健康成长。特别是山丹马种群保护责任重大,我们给总书记保证过,在放牧饲养中更要精益求精。”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