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
2012年,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张斌又投身其中,风里来,雨里去。
在很多人看来,关城保护维修,只是补缺换新,并不难。其实,远非如此。
其时,历经600多年风雨的嘉峪关关城和长城,受风沙、雨雪、冻融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木构件开裂、油饰彩画起甲脱落、黄土夯筑的城墙表面风化、片状剥落、裂隙、雨水冲蚀、墙基掏蚀凹进、基础酥碱等病害和土体失稳与排水不畅、砖体渗水酥碱等安全隐患。
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文物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文物维修雷打不动的原则。
2014年,嘉峪关关城保护维修工程——城墙病害勘查。
就关城而言,哪些该修,怎么修?哪些能换,怎样换?有哪些病害,该怎么治?……每一项都必须慎之又慎,维修不到位或维修过度,都不行;而两者间的临界值,往往细微至极,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丝毫马虎不得。
此次维修,程序繁杂且难度很大:既涉及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和油饰彩绘,又涉及土质城墙的保护维修、防渗排水,还涉及安防、消防、防雷等现代保护设施建设;
既要用到猪血、面粉、桐油、砖灰、麻丝、黄土、白灰等传统材料,也要用到打牮拨正、夯筑砌补、一麻五灰传统工艺制作……
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的修缮原则,张斌和“小伙伴们”每天穿梭于各个工地,天天抱着设计方案看、对照各类专业书籍资料学,终于圆满完成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工程任务。
大修虽结束,但长城保护工作片刻不能停止。
跟长城打交道的时间久了,感情越来越深,张斌每天都想见到长城,到长城边上转转,看看长城上是否有新的病害,再查查病因,琢磨琢磨更好的预防保护措施……
“守护人”
新时代,长城保护进入新模式——
由看守保护向研究保护、科技保护转变,由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赋存环境)共同保护转变,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由探索性修缮向依托精准数据日常保养维护转变……
这就意味着,做新时代的长城“守护人”,必须与时俱进。
有爱,就有力量,无穷的力量。
顶烈日、冒严寒,穿梭在戈壁、山地,是常事,要巡查长城本体安全;
使用无人机和手持式监测设备,更新巡查工作方式,是常事,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运用田野调查方式,多方位采集长城病害、赋存环境变化等各类基础数据,再进行分析,是常事,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运用无人机开展长城周边赋存环境图像采集。
长城病害情况现场调研。
2020年,张斌长城巡查——监测墙体土质中的含水率。
2020年,张斌(右)长城巡查——监测长城掏蚀病害发育情况。
保护长城,人人有责。长期实践,张斌深感“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常号召大家与自己一起,做一名 “长城卫士”。
作为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他还组织策划,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长城保护志愿者,有效补充、增加长城保护力量。
截至目前,70多名个人志愿者加入进来;嘉峪关爱心之旅公益团队和蓝天救援队两支社会团体,也加入到嘉峪关长城保护行列,成为长城保护的“新生力量”。
“爱我中华,保护长城”长城保护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上,志愿者纷纷签名。
长城保护志愿者队伍不断长大。
“长城保护,任重道远。”即便做了很多,可张斌知道,只有久久为功,长城才能保护好,才能永久留存下去,“我愿做长城永久的守护人。”
(图片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17日张斌 愿做长城永久守护人
- 2021年03月15日【评论】守护消费安全,保障消费畅通
- 2021年03月15日兰州城市学院2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