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春绿千里陇原 播种幸福生活

 2021/03/18/ 06: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谢晓玲 白永萍 朱宇鲲 陈多 徐俊勇 徐锦涛 通讯员 梁红芳

春绿千里陇原 播种幸福生活

  编者按:春来了。从嘉峪关关城到成纪古地,从白龙江畔到河西走廊,绿意悄悄地在陇原大地蔓延开来。陇原人忙起来了。春耕、施肥、种树、务棚、养鹿,东西南北的田野到处是热闹的生产场景。甘肃日报派出多路记者,记录“十四五”开局之年陇原大地春天里的辛勤劳作,凝聚富民兴陇的奋进力量。

  春耕 春潮涌动“绿洲源”

永昌县水源镇农民在大棚育苗。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丽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三月春光暖,春耕备耕忙。在永昌县清河地区,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拉开帷幕,农资销售点、蔬菜大棚里、田野上,到处春潮涌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永昌县清河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土壤肥沃,是多种农作物的优生区,素有“戈壁滩上的绿洲源”之称。由于海拔相对较低,清河地区是当地春风最早光顾的地方,也是最早开始春种的地方。

  近日,在水源镇供销合作社门前,一辆辆卡车正在排队装载化肥。

  “我需要尿素90吨。”“我需要二铵35吨。”“今年化肥价格怎么样?”……供销社主任朱玉年的手机微信群里,接连收到村民们的化肥订单和咨询信息。朱玉年一一回复,并组织工人按需求备货,及时送达村民指定的地点。

  “开春以来,我们及早储备春耕物资。为保障农资供应通畅,镇里组织农资经销商创新供货方式,公开联系电话、所售农资品类等信息,农户通过网络、电话预约购买,经销商以分次分批配送等方式购销农资,比过去方便快捷了许多。”朱玉年说。

  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在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迷彩色的大棚、现代化的设施引人注目。先进的育苗机器把基肥均匀覆盖在浮盘上后,点播器很快将种子播在穴盘里。受雇于企业的村民忙着扒土、倒种、摆盘,有条不紊地忙着手中的活计。

  随着集约化大规模作业,近年来在“绿洲源”上,以德源公司等为龙头的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它们不断完善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服务和带动小农户能力,为乡村振兴添动力,为村民富裕加红利。

  距离德源公司不到5公里的朱王堡镇陈仓村,绵延近千米的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这里是甘肃华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朱王堡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于2019年建成的集蔬菜育苗、错峰种植、水肥一体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棚外春寒料峭,棚内春意融融。走进大棚,一株株娃娃菜幼苗已破土而出,绿意盎然。

  正在侍弄幼苗的赵金玉告诉记者:“我家20亩地都流转给了华宇公司,每年流转费用2万元。我和丈夫在这里打工,每月有近万元的工资,加上村里光伏发电项目每年10万元的分红,收入好着哩。”

  “我们流转了1.8万亩土地,主要种植娃娃菜、红笋、西兰花、松花等蔬菜。公司以‘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技术指导,大幅提高了蔬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华宇公司总经理李斌介绍,今年公司共经营育苗拱棚39座,目前已经完成18座棚的育苗计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走出大棚,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泥土味儿。广袤的田野上,机声轰鸣,犁铧闪亮,泥浪翻滚,庄户人正忙着春种。

  据了解,今年朱王堡镇预计春播面积14.2万亩,水源镇落实春播面积12.68万亩。目前,两镇春种工作已有序展开。

  水源镇副镇长刘开锦说:“我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确保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绿洲源”上,春来了,希望也来了。

  种树 春回大地绿意浓

清水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驱车从武山县城出发,沿着310国道一路向西北,不知不觉间,眼前绿意渐浓,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大约行驶半个多小时,便来到310国道鸳鸯镇沿线。如火如荼的植绿景象,让人不禁感叹“春回大地绿意浓”。

  “你算是来巧了,每年3月都是全县春季植树造林的高潮期。”武山县林业和草原局勘察设计队队长康茂金向记者介绍,今年武山县计划造林7.83万亩,绿化道路200公里,绿化美化村庄100个,眼前这些整好的土地和完成浇灌的绿化区域都是这些天的“战绩”。

  “今年春季比较干旱,保证去年秋季新造林的长势和今年新栽花草树木的成活率是造林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康茂金说,正月十五以后,全县各个乡镇路段的造林工程队就陆续开始整地,浇灌栽植区域,抢抓时间节点,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

  在武山县,整理土地和浇灌绿化区域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国道沿线绿化,还包括荒山荒坡荒沟和村庄周边的绿化。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县已浇灌8万多亩新造林,完成渭河南北两岸浅山区,洛门镇下康村、牡丹坪,城关镇清池村,山丹镇贺店村,鸳鸯镇颉门村等区域1.2万亩的造林整地,新修项目区道路7公里,蓄水池20个。

  武山县林业生态建设进展何以如此迅速?原来,一直以来,武山县都以城市绿化为中心、道路绿化为框架、荒山绿化为屏障、村庄绿化为重点,整体推进,大规模、大范围、大力度开展造林绿化和果树建园,致力于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武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就是造福群众。”武山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白忠义说,武山县坚持把大规模国土绿化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荒山绿化、美丽乡村绿化、城区增绿添景、富民产业发展“四大工程”,统筹推进半干旱半湿润渭河川道区、北部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南部半湿润黄土沟梁区、南部湿润土石山区“四大区块”,着力构建全域绿化新格局。

  “我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请专业造林工程队从事绿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求中标企业包种、包管、包成活,3年后成活率达到85%以上才结算项目款。”白忠义说,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率,各乡镇路段的绿化区域还配有专门的护林员进行看管。

  今年52岁的桦林镇兰沟村村民刘喜啄,是310国道桦林段的护林员。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忙着给新种的绿化树浇水。一根十几米长的水管,在她手中不停挪动着,以确保每一棵树苗都能痛快“畅饮”。

  “从最初的整地栽种,到现在的管护,这些树苗就像自己家的娃娃一样,生怕哪棵没有浇足水,照看好。”刘喜啄笑着说,刚栽种上的树苗最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死掉,所以一刻也不能松懈。

  边走边看边听,记者了解到,在武山县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还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绿色行动体系:即成立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推行县四大组织包抓乡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责任制;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项目,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形成了南北高山区成片、中部及浅山区成带的绿化框架;此外,集中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一线,实行跟班作业,把各项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

  继续前行,来到位于武山县与陇西县接壤处的鸭儿峡荒山造林点。在绵延2万多亩的荒山上,栽种着樟子松、侧柏、刺槐、山杏等440多万株苗木。

  “在这样的荒山上植绿造林,最难的不是苗木栽种,而是引水灌溉。”正在查看苗木长势的森源苗木绿化有限公司员工林双喜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成活率,他们组织20多人,分为5个小组每天按时按点从山下抽水到山上进行浇灌。

  “因为苗木矮小,再加上栽种周期短,现在这里的绿化效果还没有完全展现。”康茂金笑着说,“等这些树苗全部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之后,颜值与品质并存,想想都漂亮!”

  养鹿 能人领上致富路

静宁县铁荣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正在投喂梅花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三月的静宁,乍暖还寒。走进静宁县八里镇小山村,一提起“养鹿人”李铁荣,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李铁荣是静宁县铁荣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7年前,他从21只种鹿起家,用心打拼,如今梅花鹿数量已增长到100多只,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春天来了,正是梅花鹿脱毛的季节,再过半个多月,鹿身上的新毛就长出来了,红色的斑毛布满全身,心疼滴很!”见到李铁荣时,他正在给梅花鹿喂青草,还不时给它们顺顺毛。

  “梅花鹿野性强,胆小,脾气暴躁,主要靠喂养的时候接近它、驯服它。”养鹿的这7年间,李铁荣慢慢地熟悉了鹿的品性。

  李铁荣今年47岁,从16岁起便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先后在工地搬砖、推水泥,开翻斗车、铲车,后来跟着父辈们在家养牛,也没赚到多少钱。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饲养梅花鹿的相关技术和知识,后经多方了解,萌生了饲养梅花鹿的想法。

  “梅花鹿喜欢寒性气候,越是寒冷的季节,它就越活跃。”地处六盘山下的静宁县,年平均气温7.1℃,适合梅花鹿养殖。2014年,李铁荣从东北梅花鹿养殖基地考察回来后,购进了21只种鹿。

  从建圈舍、分栏养殖,到给梅花鹿喂料、清理养殖场……在不断摸索中,李铁荣总结出一套梅花鹿养殖经,养殖效益逐年提升。

  2015年,静宁县铁荣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成为静宁县唯一规模化梅花鹿养殖合作社。

  “每天早上喂完玉米面和豆粕、麦麸混合制成的主饲料后,还要搭配着喂草料。”饲养员何翻翻来养殖场已经两年了,如今每年能领到3万元的工资。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手不够、饲草种植面积小等种种困难。

  “当时,离小山村不远处的剡白村村集体经济‘零’收入,镇里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以资源变资产方式入股到合作社,在剡白村修建一处养殖小区。”八里镇党委书记张录牛介绍,养殖场与剡白村15户贫困户签订订单农业协议,带动有饲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参与饲草种植、加工,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保底收购,不仅有效解决了剡白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问题,而且解了合作社运营中饲草供应短缺之急。

  “有钱大家一起赚。”李铁荣手里的一份分红名单显示:2018年底,小山村、剡白村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

  2019年以来,合作社持续发力,吸纳小山、高城寨、剡白3村共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签订配股协议,承接配股资金83万元,贫困户按期分红。同时,订单收购贫困户种植饲草,户均收益1200元,梅花鹿养殖成为周边群众致富的新产业和新希望。

  “每年稳定分红,合作社按时收购种植的草料,让我们家除了种田之外还能多一份收入。”说起合作社,小山村六社的姚同玲难掩喜悦。

  2019年,李铁荣前往北京,完成了静宁县铁荣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铁荣鹿业”的商标注册。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目前主要是卖鹿茸和鹿血。”李铁荣说,一只成年鹿每年收割两次鹿茸,能产四五斤鹿茸,去年收割的鹿茸和鹿血泡制成药酒,通过实体店、网络等销售到省内及全国各地。

  “圈里现有60多只母鹿,每只母鹿每年能产一只幼鹿,一只两三个月大的幼鹿能卖六七千元。”李铁荣盘算着自己的家底,每到秋冬季节,庆阳、宁夏固原等地的梅花鹿养殖户上门来买幼鹿。

  目前,位于剡白村和小山村的2处养殖场,总占地面积10亩,梅花鹿存栏量100余只,年生产鹿茸80公斤,收入最高可达90万元以上。

  “一家一户分散养殖,农民单打独斗太盲目,常出现会养不会深加工,想加工没有生产线,销售没有渠道保证,把握不了市场,形成不了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恰好解决了这一瓶颈,后续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下应该能推动农村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也为乡村振兴储备强大动能。”八里镇镇党委书记张录牛说。

  如今,八里镇正在谋划着指导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100亩,建设饲草种植基地1处,带动安置劳动力就近就业,扩大饲草养殖种植面积,带领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