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砥砺奋进谱华章——宁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1/03/18/ 07:52 来源:陇东报 记者 李建强

砥砺奋进谱华章

——宁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陇东报记者 李建强

  “十三五”期间,宁县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基础建设、能源开发、乡村振兴、城镇管理和生态建设,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县域经济稳步提升

  和“十二五”末相比,宁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6%、52.1%,分别达到33491元和10378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61.7%,达到3.9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增长51.1%,达到2.51亿元……这一串串数字令人振奋。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宁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先后实施银西高铁宁县段、甜永高速宁县段、小盘河水库等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82个,完成投资447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7个,完成投资155.42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8.5亿元、71.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98%、5.23%,年均启动民资25亿元。

  5年来,宁县先后建成全国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功,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建设顺利推进,苹果产业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2727元;探索推广两个“30+1”宁州肉羊养殖模式,大力实施“早胜牛种群复兴计划”,上海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湖北南泥湾生猪、新兴旺万头早胜牛等一大批养殖基地建成运营;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实施苗林结合培育104.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新修梯田4.87万亩、高标准农田12.4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5.1平方公里,是“十二五”的1.16倍;原油产量比“十二五”增加2.13倍,天然气开发利用进入实质阶段,“气化宁县”进程稳步推进;永吉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县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年均增长44.7%、58.5%。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截至2020年10月,宁县累计减贫29410户115310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507元增加到2020年的9479元、增长170.3%。在脱贫攻坚路的工作上,宁县为贫困群众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宁县部署实施党建引领、精准识贫、产业增收、基础先导、社会保障、扶志扶智、社会帮扶、精准脱贫“八大工程”,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3个专责工作组、9个战区、18个攻坚队,构建贫困村“六个一”帮扶责任体系,部署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拼行动”“清零行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千名党员访万户、践行初心促脱贫”等活动。聚力实施产业扶贫,严格“四类分类”,抓实“一户一策”,大力推行贫困户“点菜”、部门“配菜”、帮扶干部“上菜”的“菜单式”扶贫机制,广泛推行“331+”产业扶贫模式,建档立卡户土地租金和分红收入累计达到1.6亿元。

  “十三五”时期,宁县全面补齐基础短板,深入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使得村村通上硬化路、组组接通动力电、户户住上“安全房”、人人吃上“放心水”。深入开展“美丽家园”创建行动,建成人居环境示范线6条,创建全国文明乡镇、省市级特色美丽乡村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清洁示范村庄”84个,1.97万户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认真办理民生实事,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宁县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2.75万人,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多亿元;出台“1+9”教育质量提升意见方案,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6.95%、95.66%,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21.39%、20.12%。

  加快推进“健康宁县”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医联体、医共体健康运行,在全市率先成立癫痫病治疗中心,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十三五”期间,宁县累计建成25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各类卫生健康项目21个,累计投资约1.29亿元。

  精准认定兜底对象,严格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兜底保障政策,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274.1万元,发放冬春生活救助补助资金2174万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1.8万人。投资5500多万元,建成幸福互助院(五保家园、日间照料中心)143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