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州市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解读

 2021/03/22/ 09:06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李晓霞

实施十四大巩固提升行动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兰州市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解读

  3月21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兰州市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对巩固深化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等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确保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计划》强调,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全面巩固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社会环境。

  《计划》的行动目标是:以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强基固本,补短强弱,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完善机制,全面提升,加强文明城市“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兰州,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确保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基本原则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建思想和“为民、惠民、利民”创建理念,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要任务:重点实施文明城市建设十四大巩固提升行动

  《计划》的最大篇幅在于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而提出要重点实施文明城市建设十四大巩固提升行动。这是2021—2023年这三年时间兰州都要持之以恒坚持完成的重点任务。这些任务,是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这两个测评体系而归纳出的。

  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面向全社会的理论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文化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入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宣传,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落实《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规范日常行为、强化文明养成。

  三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做文明有礼兰州人

  一是持续深化“做文明有礼兰州人”主题活动。聚焦公共场所道德遵循、公共环境秩序维护、窗口行业单位文明形象塑造,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培训、不文明行为整治纠正,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讲文明、懂礼仪、守秩序。深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网络文明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最美导游”“文明景区(景点)”“光盘行动”“争做陇原好网民”等活动。

  二是深化道德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奋斗者、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兰州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关怀帮扶制度,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

  三是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好家训、订立好家规、弘扬好家风为重点,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激励和引导全市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诚信建设提升行动:全面打造“信用兰州”

  一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归集,基本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全覆盖,依法依规推动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交换共享。鼓励支持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推动信息共享。全面打造“信用兰州”,让“信用兰州”成为兰州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是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快研究制定《兰州市级部门、区(县)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把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修复各环节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坚持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三是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信用兰州”,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创建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示范经营店”等主题实践活动。发挥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典型示范作用,突出舆论引导、打造诚信品牌,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诚实守信良好风尚。

  法治建设提升行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一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载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持续推出户籍、出入境、交通管理、立案诉讼、法律援助等领域便民利民新措施,做好司法救助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共产品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等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使法治成为广泛社会共识和基本行为准则。持续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三是全面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的优势,凝心聚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示范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为法治兰州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继续深化“文化兰州、全民共享”

  一是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加强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文学美术精品创作,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影视演艺娱乐产业。创新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承办好第十五届省运会和第十一届省残运会,提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赛事节会知名度。

  二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突出打好黄河文化品牌,加快白塔山区域综合提升改造,推动兰州老街、黄河楼、华夏人文始祖园组团发展,高品质打造黄河风情线,着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景点,力争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努力争创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兰州、全民共享”,打造推出“金城书画沙龙”,持续做好《金城讲堂》“名家讲座每日30分钟”线上讲堂活动。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制定计划并深入实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城市管理提升行动:彰显城市黄河之美

  一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通道南延线等重大项目,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改造,加快市政管网和排水防涝设施改造,推进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抓好“两新一重”项目谋划实施,争取布局建设国家“东数西算”中心节点。着力做好黄河文章,加快实施黄河流域兰州段白塔山综合提升改造、百合婚博园等项目,抓好黄河风情线景观提升,彰显城市黄河之美。

  二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覆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垃圾处理、共享单车等重点领域的管理体系。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实施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生态城市建设提升行动:力争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一是持续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提升南北两山生态品质,稳步推进城市公园、城郊绿岛和生态廊道建设,继续实施黄河兰州段核心段面山等区域绿化美化,加快推进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持续增加绿地面积,力争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兰州蓝”成果,深化工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保持空气质量综合指标和达标天数双提升。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巩固河洪道治理成效,打造城市生态水系。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实施交通绿色智能化工程,发展绿色建筑,做好“限塑减塑”工作,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兰州经济区红古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黑石、中铺子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

  窗口服务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该提升行动要求全市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四办四清单”,全面推行“五简五办五集成”,持续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和“减证便民”行动,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市通办”,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纵深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健全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不断加强窗口服务规范化教育,精心打造专业匠心、服务贴心、环境舒心、办事省心、群众暖心的五心级“小兰之家”政务服务品牌,设立志愿服务岗,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切实提高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文明出行提升行动:逐步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纳入征信体系进行监管

  一是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主次干道交通设施,合理设置公交车道,确保人行横道畅通。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持续增加停车泊位总量,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健全完善文明出行宣传载体。

  二是加大不文明交通行为治理力度。持续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乱占道、乱变道、乱鸣号、涉牌涉证违法、路口违法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大“一盔一带”及客运车辆专项整治,持续深化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整治行动,加强对出租车司机的日常教育管理。严管重罚交通违法行为,逐步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纳入征信体系进行监管。

  三是倡导文明出行新风尚。继续推进“礼让斑马线”行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人民生活品质提升行动: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和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标准运营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入推进三十万大学生留兰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巩固提升“无欠薪”城市创建成果。

  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着力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体教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入围国家“双高计划”。

  三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低保政策,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四是全面推进健康兰州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医疗服务中心。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打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品牌活动

  一是不断完善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制机制。持续打造“三个思政课程”“携手护行”“打造高质量校外第二课堂”等一批常态长效、叫得响可延伸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把社区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阵地,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气血畅通”。

  二是持续打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品牌活动。开展“新时代兰州好少年”评选,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书法、戏曲、传统体育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组织学生在学校(校园内或周边)、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场所开展以爱国卫生运动、环境保护、邻里守望、扶危济困、志愿讲解、文明劝导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各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常态化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着力推进“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三是持续加强校内外阵地建设及环境管理。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见实效、出品牌。进一步规范对校外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审核及监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化规范化,向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和丰富活动。推进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特色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抓好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年之家”、市少儿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使用,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空间。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行动: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展开。以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精细化的志愿服务解决群众需求,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生活服务等方面策划组织全市性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动员先进典型和公众人物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发展以行业部门和社会团队为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三是规范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延伸服务和个性服务,实现宣传城市文明形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搭建爱心奉献平台三大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心制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考核定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培育涵盖理论宣讲、价值引领、文化生活、便民服务、乡村振兴等类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形成文明乡风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改善乡村环境面貌。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村庄绿化率。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持续深入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好妯娌”“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兰州市新时代最美乡贤评选活动,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三是加强乡风民风建设。持续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和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督促推动作用,积极组织婚丧嫁娶服务、邻里互帮互助和道德评议等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村规民约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动:力争“十四五”时期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到75%

  一是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精心组织开展各级文明单位创建和复查测评。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泛组织文明单位设计开展各类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水平。

  二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组织开展各级文明村镇创评活动,稳步扩大文明村镇覆盖面,“十四五”时期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到75%。持续开展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点创评工作,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亮点。

  三是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围绕文明校园“六好”要求,修订《兰州市文明校园建设管理办法》《兰州市中小学校文明校园评选细则》,推进文明校园轮次制、届别制评选,推动实现文明校园创评奖励机制,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不断扩大全国及省级文明校园数量,以“文明校园小创建”推进“文明城市大创建”。

  四是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推荐评选。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为全社会家庭文明建设作表率。

  保障措施:六健全六强化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计划》提出了“六健全六强化”的保障措施,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要健全完善领导体制,持续强化组织领导。二是要健全完善统筹机制,持续强化统筹协调。三是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持续强化工作落实。四是健全完善测评机制,持续强化测评问效。五是健全完善宣传机制,持续强化氛围营造。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机制,持续强化资金投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