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值初春,风沙弥漫、天地昏暗,作为道班班长,我号召职工和家属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种一排杨树,改善一下居住环境。”虽已95岁高龄,郑占乾依旧记忆清晰,精神矍铄。
“在戈壁滩上栽树谈何容易?”郑占乾说,由于石头遍地,无法使用铁锹,大家只好用炉棍和铁勺,一寸一寸拨开坚硬的砂土,挖出60厘米见方的树坑,再把返青的杨树枝条埋进土里,浇上水……
“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每每看到树木活下来,心里就会充满成就感。”郑占乾老人对这些树感情极深,对于长期与戈壁风沙抗争的他们来说,树木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植被保护,即使修了路,也会被风沙‘吞噬’。”
“记得那个春天,我们栽了几十棵树苗,当年居然成活了10棵。在戈壁滩上能把树栽活,让我看到了希望。”郑占乾说,从此,他们像养护公路、抚育儿女一样精心照料这几棵树,每日每时,心心念念。
在一代代养路工人的精心呵护下,树苗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岁月更替,几经沧桑,当年种下的那一排杨树屹立在嘉峪关大地上的还有八棵。
“可以说,八棵树是嘉峪关漫漫戈壁上最初的一抹绿色,也是嘉峪关绿色成长史的开端!”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峪关市作协主席刘恩友所言,70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以郑占乾为代表的公路建设者,修路、护路、播绿、植绿、爱绿,路才四通八达,绿色才得以成为嘉峪关最动人的底色。
嘉峪关市地处戈壁荒漠,年降水量为88.4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002毫米。到如今,当地植树造林仍旧十分困难。
“一滴水对准一块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一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嘉峪关人植绿播绿活动从未停止过。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森林面积达到152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5%。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800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9.4%和40.5%。
“‘八棵树’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钦佩。创业感天动地,成就来之不易。”嘉峪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一代又一代公路建设者在战风沙、斗严寒、抗酷暑,扎根戈壁、奉献青春、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孕育产生的“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与“铁山精神”“嘉峪关精神”同根同源,都属于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独特精神标示。
以郑占乾为代表的第一代公路建设者,如顽强生长的八棵树一样,扎根戈壁,开拓创新
1955年,祁连山脉深处的镜铁山发现了铁矿,酒泉钢铁公司即将上马。厂址和生活区选在嘉峪关脚下的戈壁滩上,修建一条铁矿石运输专线公路迫在眉睫。
贯通运输道路和保障酒钢生产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新中国第一代公路建设者的肩上。
“那段公路所经之地,少部分是戈壁滩,大部分在山区。祁连山区寒风刺骨、地冻如铁,在吊达坂一带,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郑占乾曾参与铁矿石运输专线的前期勘测,他回忆说,由于山上缺氧,人即使坐着不动,也会气喘目眩,头痛欲裂。
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修路,生存都是问题。
1955年10月20日,在凛冽的寒风中,镜铁山迎来了一批建设者,他们从全省各地赶来参加修筑矿区道路大会战。从武威赶来的郭天寿,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刚到,指挥部领导开会就直接讲‘这个地方非常艰苦,任务艰巨,条件又差’,还问‘你们是英雄还是狗熊,英雄的话就准备上镜铁山,狗熊的话就提出来,哪来回哪去’。”郭天寿笑着回忆说,抽人的时候选的都是身强力壮的,能吃苦的,而且还都是党员或团员。
“当时有多大的苦我们没有考虑,不怕,我们养路工人就是能吃苦的。”郭天寿说,虽然大家做了充足的吃苦准备,但是,现实比想象的更为残酷!
郭天寿和工友们背着行李、拿着铁锹、扛着洋镐,徒步走了三天两夜才到吊达坂营地。没营房、缺吃的、没喝的,他们夜里身穿棉衣、头戴皮帽挤在一起入睡,吃混着土渣的夹生面糊糊,钻进几百米的深沟用石头砸、用手刨冰来解渴、煮饭。
郭天寿说,虽然条件艰苦,但会战的红旗始终在镜铁山上高高飘扬,建设者们战严寒、掘冻地、炸石方,不惜忍饥受冻、流血牺牲,仅仅两个多月就奇迹般修通了一条运输铁矿石的“天路”。
“天路”通了,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以郑占乾、郭天寿为代表的第一代公路建设者,日复日,夜复夜,把青春年华,把人生理想,全部交给了公路事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拓、守护着戈壁公路,就如顽强生长的八棵树一样扎根戈壁。
条件有多艰苦,生命力就有多顽强。“1079”部队、炒油砂、毛驴刮路车……就是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当时条件很差,很多人把公路段叫‘1079’部队。为啥叫‘1079’部队呢?”1947年出生的许登俊干了一辈子公路养护,他风趣地介绍说,就是调侃公路人落后的工具,“1”是一条扁担,“0”是一个筐,“7”是一把洋镐,“9”是一把铁锹,所以组合起来就叫做“1079”部队。
“最辛苦的工作莫过于炒油砂,可谓‘头顶炎阳、脚踏火板’。”1963年参加工作的谢天宝,曾任镜铁山养护站站长。他说,下面盘的炉子把上面架铁板烧得通红,把渣油炼化,油砂倒在铁盘上,等把油砂炒到八九十摄氏度以上,再把油浇上才能拌好。职工夏天都穿的是翻毛皮鞋,雨鞋不敢穿,否则一下烫化脱不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11日【图片新闻】嘉峪关市新城镇致力打造绿色生态戈壁农业 促农增收
- 2021年01月27日【新春走基层】酒泉市肃州区:戈壁农业结硕果
- 2021年01月26日肃州:戈壁农业结硕果
- 2020年10月18日瓜州:戈壁农家迎“新客” 特色果蔬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