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戈壁“八棵树” 风雨筑梦人

 2021/04/07/ 05:4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文博

  ……

  回望峥嵘岁月,公路建设者“扎根戈壁、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当路石”的精神历久弥新。

  一代又一代公路建设者,沿着先辈足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甘当路石

  “清晨的嘉峪关,雪山披彩霞,走近八棵树,想起爸和妈。”

  “家是一轮月,酷寒到炎夏,睡地窝、饮冰雪,开路铁山下。”

  ……

  日前,在嘉峪关公路局职工文艺展演上,职工们唱起了《八棵树之恋》。这首歌歌词质朴,曲调优美,将一代代公路建设者对八棵树无限的情愫娓娓唱出。

  “从父辈身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辈养路人艰苦朴素、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郑占乾的大儿子郑玉生从部队转业后,也进入了公路系统,“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经常对我说能不能成才不要紧,关键要成‘人’,教育我们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公路事业尽心尽力。”

  郑占乾的大儿子、三儿子、三儿媳、孙女也都是公路人;谢天宝的两个女儿以及外孙女都在公路行业上班……戈壁滩上扎下根,献了青春献子孙。在嘉峪关,这种把公路事业和“八棵树精神”代代传承的家庭,在交通行业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修路养路,成了家庭相互接力的血脉传承。

  昔日,郑占乾、郭天寿参与修筑的铁矿石运输专线公路,后来有了新的名称:省道215线嘉峪关至二指哈拉公路。

  春日里,嘉峪关市杨柳吐绿,而祁连山深处依旧寒风刺骨。开车沿着省道215线蜿蜒的山路缓慢行驶,过了吊达坂,海拔陡升至4000米以上,周围尽是高山峡谷,异常险峻,经常往来的司机师傅也开得小心翼翼。

  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有15名养路工人常年担负着138.8公里的公路养护任务,他们饮尽雨雪风霜,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公路,用生命守护着高山生命线的安全。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记者遇到了正在巡查养护公路的董鹏和他的同事。

  董鹏出生在一个普通养路工人的家庭,父亲退休后,接力棒传到了他的手中。参加工作以来,董鹏一直在海拔4000多米、工作条件艰苦的镜铁山养护管理站工作。

  “山里的天气变化无常,本来是晴空万里,转眼间风雨交加,平均温度只有1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是常有的事。”董鹏说,一边吸氧一边干活,是他们每一个人经常要重复的动作。

  据同事们介绍,每每遇到应急抢险,董鹏都是第一个到现场,撒盐、撒防滑料,衣服湿透,头发结冰,手被腌渍和冻得像胡萝卜……累极了在机械旁靠一会儿,饿了啃几口干饼子,继续奋战在一线。为了能养好路,董鹏主动钻研养护技术,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制作日常养护工具。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让他逐渐成为公路养护技师,被评为全国模范养路工,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

  宁静才能致远,平凡造就永恒。以董鹏为代表的第二代公路建设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辛苦付出,传承诠释着“八棵树精神”。

  “今天咱们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啊?”

  “对管养道路进行全线巡查,并检查和记录管养路段的路基是否完好、路面是否有坑槽……您给我教的,一点也没忘,我可是‘路三代’,怎能给公路人丢脸!”

  今年除夕清晨,第二代养路工人朱登峰一边提醒“初来乍到”的新手养路工朱振亮仔细整理工装,一边语重心长地叮嘱着当天工作任务,父子俩在风趣的“聊天”中开始了一天的公路巡查工作。傍晚,一天的巡路结束后,回到海拔3000米镜铁山养管站后,父子俩又一起贴窗花、贴对联、包饺子,在岗位上过春节。

  “作为一名新的养路工人,我将继承先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甘当路石的苦干实干品质,当好‘路保姆’,发扬好‘八棵树精神’。”朱振亮说。

  他们在筑路,也是在筑梦。他们的梦,正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铁锹、扁担、洋镐、石碾子、道班房、炒油砂、毛驴刮路车……日前,记者走进甘肃公路博物馆参观采访。一件件展品背后,隐藏着一个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感人故事;一幅幅发黄的图片,展示着甘肃公路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壮阔画卷。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3万公里,是1949年的近70倍,高速及一级公路达6000公里以上;实现了所有市州高速公路贯通,所有县市区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

  回顾我省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扎根戈壁、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密不可分。

  “那么,‘八棵树精神’意义是什么呢?”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建勋总结说,“八棵树精神”是对一代代公路建设者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敢为人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凝练和总结;是一代代甘肃交通人履行天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际行动,是一种不怕碾压、不怕艰苦的情怀,是交通人一直以来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的具体体现;是甘肃的“两路”精神,是新时代甘肃交通精神。

  几代人初心不改,走过了从筚路蓝缕到大道通天的艰辛历程。戈壁荒漠、高山严寒,地震塌方、暴雨山洪,都不能阻挡交通人的脚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走到哪里,路就延伸到哪里;他们在筑路,也是在筑梦。

  他们的梦,正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八棵树精神’实质上与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一脉相承!”甘肃省嘉峪关公路局局长杨向军说,继承弘扬“八棵树精神”,就是要铭记创业之难、奋斗之苦,学习老一辈建设者们的创业史奋斗史,继承和发扬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勇当艰苦奋斗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时刻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而奋力奔跑、接续奋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