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 勇于创新
让红色基因发扬光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新中国铁路史是一部铁路人听党话、跟党走的革命史,也是一部铁路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奋斗史。铁路人的红色基因就蕴藏在这部革命史、奋斗史中。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一代代铁路人在艰难探索、拼搏奉献中淬炼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形成了铁路人特有的红色基因。
作为一所扎根西北的铁路高校,一代代兰州交大人始终秉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投身伟大的奋斗实践,继续传承和发扬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小东精神……一系列彰显铁路宗旨、行业特色的红色文化,使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不懈奋斗的“精神家园”,将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注入干事创业的行动之中,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并成功申报成为博士授权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兰州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等院校。
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交通运输、土木结构、环境保护、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绿色能源、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学校深度参与了青藏、兰新、兰渝等多个铁路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青藏铁路工程项目获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所主持的多个项目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奖。
六十余年来,学校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二十余万名优秀人才,从这里毕业的学子像铁道轨枕一样,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他们留得住、用得上,综合素质好、作风朴实、吃苦耐劳,具有创新精神,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张柏馨,毕业于唐山工学院土木系。曾两次中断学业,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参加工程建设,1958年参与组建兰州铁道学院,举家迁兰,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范多旺,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后留校,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奋斗四十多年,凭着一股兰州交大人特有的坚韧顽强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扎根甘肃,刻苦实干,成为我国绿色镀膜技术领域和铁路车站全电子化信号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为行业科技进步、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科技功臣。闫浩文,出生于甘肃民勤,以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在测绘和地理信息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作为专业带头人创办了兰州交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申请获批了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牵头组建了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并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大学文化。进入新时代,担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更需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奋进力量。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要求,坚持高位推动、基层导向,把大学文化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牢牢抓好红色基因传承引领、文化设施提格提质、文化品牌培育凝练和文化传播融合高效等“四个维度”,使大学文化建设与办学发展高度融合。
唐臣广场、天佑主题公园、青龙桥车站、校史馆、天佑美术馆等一批校园文化景观场馆群落初步形成;校园文化气息日渐浓厚,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文化传播体系运行高效;“铁路根、交通魂”这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和红色基因传承的脉络日益清晰,并获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广泛认同。伴随着精神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红色基因已经逐渐成为兰州交通大学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为学校办学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用红色文化涵育人才,不仅全面覆盖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师上岗培训,使之成为师生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而且通过思政课使之融入课堂。学校大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创新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红色基因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的思想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2019年12月,学校承办了全省教育系统“红色基因传承行动”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暨表彰大会。
六十余年来,一代代兰州交大人扎根西北,在变化中坚守,在传承中发展,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西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之路。迈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铁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为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4月20日【行业观察】创新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模式
- 2021年04月19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西北师大举行
- 2021年04月19日【图片新闻】白银市育才学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开展红色教育实践研学活动
- 2021年04月19日敦煌文化学院被命名为酒泉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