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甘肃地处西北腹地,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甘肃中部及南部地区地质破碎、生态脆弱,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任务重、压力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把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全省工作总体格局,全面推进部署,持续筑牢甘肃防灾减灾“前沿阵地”。
(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防灾减灾救灾,前提是见事早、出手快、反应迅速,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甘肃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召开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对防灾减灾救灾与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与各市州党委、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签订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一体化目标责任书,形成事项细化、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提高灾害防御水平。
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省委省政府统筹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并在乡镇建立应急管理所或应急管理办公室,村级设有应急管理室,优化应急管理员、灾害信息员等基层队伍,初步建成了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
定期召开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减灾等专题会议,对具体工作进行部署推进。成立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厘清“防”与“救”关系,理顺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议事协调机构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
同时,我省持续推进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了应急部门侧重监测预警、调动力量实施抢险救援,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地震等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联动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了应急救援工作合力。
在去年“8·13”陇东南洪涝灾害抢险救援中,我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动用空中力量解救被困的78名群众,确保了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
与相关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是夯实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两年来,我省把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永靖县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县、片区、乡、村四级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全灾种、大应急”体系。去年,将全县划分为17个大网格、134个中网格、395个小网格,新建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站142个,新建社区微型消防站12个、升级改造高层小区和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137个,实施了黄河护岸、湟水河河堤治理、城北新村防洪治理、刘家峡库区护岸工程等防汛工程,力争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去年以来,我省把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省应急、地震、气象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3个工作组,分赴14个市州,对各地上报的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逐一进行实地检查审核,全力做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此外,我省不断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标准,实施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各地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896处不同规模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平凉市共建成中心城区、灵台、庄浪、崇信、华亭等县(区)等5个示范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能够满足10天避难需要。
一项项防灾减灾工作的落实,有效筑起了一道道坚强的“防洪坝”,为我省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图片: 由甘肃省应急管理厅、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5月01日甘肃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 2021年03月30日白银市多会合一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
- 2021年03月16日兰州住建系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问责追责制度
- 2021年03月16日甘肃规范煤矿劳动用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