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说陇史】这个甘肃人不寻常,两次下西洋,功绩仅次于郑和

 2021/05/13/ 09:00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王文元

这个甘肃人不寻常,两次下西洋,功绩仅次于郑和

位于临潭县上寨村的侯家寺

  600年前,有个甘肃人真不寻常,两次随郑和下西洋,五次出使绝域。他就是甘肃临潭人侯显,至今临潭还有个侯家寺。

  今天,我们就说说,侯显的传奇故事。

  侯显,明代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人,生于元末明初。有人研究认为,侯显是洮岷藏族后氏家族的成员。洮岷后氏是洮岷地区的藏族大姓,元末时为岷州宣慰司土官同知,明初朱元璋将归附的后氏家族授予岷州卫指挥佥事,并赐姓“后”。后明成祖赐其“侯”姓。

  那么,他是如何到北京的呢?原来,年轻时的侯显,听人说元大都繁华热闹,就想游历增长见识。于是,他离开家乡,云游四方。洪武年间,燕王朱棣驻扎在北京(元大都),肩负着抗击北元残余势力的重任。

  谁知,到了北京后,侯显身无分文,为了生存,不得不投军,当了一名马伕。由于他文化水平比较高,且阅历丰富,尤其能吃苦耐劳,逐渐脱颖而出,进入了朱棣的视野,他跟随朱棣参加了靖难之役。

  朱棣从一藩王成为皇帝,自然需要大把的亲信人手。郑和、侯显,在这个大背景下,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听说乌斯藏的哈立麻大师法力无边, 便打算派人到乌斯藏请他来南京一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有个故事说,当时,朱棣为了寻找合适的人,张贴榜文, 选拔使者。侯显在街上看到榜文,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此事,就揭榜应聘。负责选拔的官员,就把侯显的情况汇报了上去。朱棣发现,这简直就是为侯显量身设置的岗位。

  侯显懂藏汉两种语言,出身甘肃大家族,还当过和尚,有过万里跋涉的经历。万里赴绝域,非他莫属,故而朱棣给他赐名侯显。就这样,侯显开始他五使绝域的行程。

  尽管困难重重,侯显最终还是完成了他的使命。侯显率领护卫属官,历经三年,行程万里,成功护送哈立麻抵达南京。朱棣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派驸马都尉沐昕出城迎接大师及侯显一行。

  为表彰侯显的功绩,将他从司礼少监提拔为太监。这次出使后,侯显的才能得到了展现,也引起了永乐大帝重视。

  此时,郑和正在第一次出使西洋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缘由,公开的说法是,为了沟通同东南亚及印度阿拉伯一带的交流。按照明政府的说法,是为彰显大明朝的国威。其实,还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明军北伐,筹备军费,郑和船队携带着大量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与西洋商人进行交易;其二,为了寻找建文帝踪迹及残余势力。可以这样说,当时郑和沿海上丝绸之路寻找建文帝,侯显则沿着绿洲丝绸之路及唐蕃古道,寻找建文帝踪迹。

  朱棣派侯显参与郑和率领的第二次、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至永乐七年(1409年)回国。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回国后立刻又偕王景弘、侯显、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在这之后,侯显多次出使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明史·侯显传》最后一句这样写道: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对侯显的评价非常高。

  后来,侯显思乡心切,请求告老还乡。朝廷恩准侯显返乡,并建寺院一所,以示褒奖。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