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艺术评论 ▏被意象打湿的山水——读马刚的近期山水画创作

 2021/06/04/ 20:42 来源:新甘肃 马 啸

  马 啸

  如今的马刚仍属于一个表现性的画家,他对那片生他养他的西北土地一往情深,并且有人将其列为表现“西部风情”较有影响、较为出色的代表性画家,但很明显,他的山水已不再是先前我们在展览上司空见惯的“风情画”了。

  马刚的蜕变发生在最近的三四年间。1998年至1999年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研究生班的一次研修,使他彻底摆脱了以往创作中的程式化倾向。从此,一种既迥异于传统样式又迥异于周围同仁样式的新颖山水画风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描绘现实,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画家的必然选择。从20世纪末的那一次中央美院进修回来,马刚开始真正面对“现实”。然而,面对现实的结果,却使他开始游离“风情画”。这一点,从他那次带回来的许多太行山区写生稿就可以清楚看出。

  同是“反映现实”,一些画家的笔下日趋表象化、概念化,而另一些画家则相反,笔墨更具精神气质与更显风格化。这看似是一种矛盾,实质在理。迄今为止,占据我们视线的绝大多数“风情画家”,其所谓的“反映现实”“描绘生活”多数情况下只是热衷于对景物或人外形的描摹,而内在的那些东西,他们是不甚关注或无法关注——因为,他们常常隐藏于背后而无法直击,或者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然而,这些无法直击、不可言传的东西,正是马刚想捕捉的,因为相对于外在表象来说,它们是更真实、更本质的东西。

  马刚对西部山水真实性的捕捉直接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意象的成分。

  所谓“意象”,即是指“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高级汉语大辞典》)。“在生活或现实中,当我去努力表现其物质性的一面时,猛然间它碎裂了,甚至不对味了……我只是想让画面再充实些、再饱满些。也许我更注重表现理想化的东西,这也就决定了我一开始想要把握的‘真实’是自己的情感、情绪,即以自己的方式画画,尤其在写生中,我更看重个人感悟和观察方式的选择。”用更传统的话来解释马刚的这种创作理念,叫做“天人合一”或“物我同一”。

  从作品观察,马刚山水画的“意象”创作得力于以下几方面:

  一、虚拟或模糊景物的形态及相互关系,凸现笔墨的张力与情绪效果。

  以往西部的山水或风景画家们都竭力于使自己的东西变得像,他们宁肯舍去作为中国画本质和精髓的笔墨,最后作品成为一具徒具琐屑的空壳。知识,或许,是个性原因,使马刚的绘画早些年就显现出某种离异倾向。尽管现在看来,那时他作品的笔墨中还有不少尚缺的成分,整体形式也有些潮流化色彩,但对于用笔、用墨的重视已与周围的许多人拉开了距离。这些年,经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写生,他更是体悟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气质”。在作品中捕捉和表现此种气质,成了他艺术实践的关键性工作。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艺术探索者,马刚怀揣的是一种全然开放的创作观念,所以在他的笔下,只要有益于表现大自然的“变化气质”,他都是认真加以吸取。

  二、淡化地域特征,以延伸作品的地理空间和精神空间。

  以画西部风情为题材的作品中,都有特定的地域符号,如少数民族生活、歌舞场景等。然而这些在马刚目前的山水中全然见不到,尽管其中也有人或景,但已被大大虚化,成为一个精神的而非物质的符号。

  在创作中,马刚并不满足停留在对西北某一个区域、特定时空的表现。但同时,他又不能不考虑地域或空间对作品涵义的规定与提升——“如果过分强调北方地貌特征会使作品陷入表象化,失去传统中国画笔墨的韵致;而太注重笔墨,又会使画面失去依托。”这是一个两难选择。马刚几乎是在一种险境中寻找着平衡。最后,他在浑朴、苍凉、疏淡、含蓄、凝重、幽远的意境中,使作品实现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平衡。所以,我们今天在他的山水画中既能感觉出北方的地理背景,又无法确认具体在何处。答案当然是——画家心里。

  三、洗尽铅华,摒弃艳俗,化缤纷为素雅,寓神奇于简约,提纯作品的意境与表现力。

  在人们的观念中,中国西北尽管以黄土为大地的基调,但若是将艳丽的民族色彩添列其中无疑会使作品生动、丰富许多。这也是如今许多画家的做法,但马刚却不这么做。在他看来,西部的神韵凝聚在那块苍凉、凝重、萧瑟、荒疏的黄土之中,要“真实”地表现西部,必须将这块土地的精神实质表达出来,而繁复的形式、过多的色彩无疑会妨碍这种表达。正是此种观念的指导,形成了如今马刚作品的基调:笔触简练而坚涩,墨色淡雅而沉郁,且每一时间段的东西有一个统一的色调,而它们又大都墨气淋漓,弥漫与画幅的每一方寸之间,无边无际,不绝如缕,又无法言说。

  马刚的作品或许算不得宏大,但他是在追求一种内在的气韵。向来,虚与实、空与满,是中国哲学和艺术精神的两极,也只有在此两极中,自然之伟力得到充分的证明。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势必会使自己陷入虚脱。马刚深谙此理,所以他的笔底不求片面的夸张与宏大,而是力求以一种坚实而弥漫之力来表达那个“真实”的宏阔与苍郁。

  细心者会发现,马刚的作品大多是属秋、冬景致。尽管他也画春天,但这个春天也隐藏着一些淡淡的惆怅,相比而言,他更爱“无边落木萧萧下”“晚来天欲雪”之类的感觉,因为在他看来,秋天与冬日是浓缩的时节,单纯与肃穆中蕴含着无限生机,正像他钟爱的那片黄土地,正在待机勃发。

  这是马刚笔下的景致,但也是他本人现状的一种写照。

  在平时,描述一个中国画家的作品风格,是件极其简单的事,但在今天,马刚的山水画已使我们感到了语言的贫乏。这不是我们的错误,而是马刚的成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