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为人民健康护航——嘉峪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2021/06/09/ 10:02 来源:嘉峪关日报 记者 赵明霞 通讯员 杨玉屏

为人民健康护航

——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嘉峪关日报记者 赵明霞 通讯员 杨玉屏

  一个人的健康,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30万人的健康,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全力实施“夯实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推进智慧医疗信息化、加速医养结合”等重点任务,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交出了一份百姓满意的“健康答卷”。

  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市一院南院区、市中医医院住院部大楼、酒钢医院门诊大楼、市疾控中心实验楼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寿医护养老院项目先后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广大患者的就医环境。市一院住院部改扩建、市一院传染病区建设及配套设备购置、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及转换病区改扩建、市中医医院口腔科改造、市妇计中心业务用房、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峪泉镇卫生院还建等项目顺利推进。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积极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完善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落实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及药品“两票制”购销票据管理相关规定。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院的药费、检查化验费占比均明显下降,技术劳务性费用占比有所提升,确保了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工作顺利推进。市属公立医院网上采购药品比例达95%,公立医院费用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展了分级诊疗病种评估和备案。市级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参加了22个省级专科联盟,开展了远程会诊,市域内就诊率达90%。初步实现了“六统一”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公共卫生均等化稳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60%。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加强。强化了慢病防控与管理、预防接种和职业健康工作;推进了中小学生近视、龋齿等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地方病碘缺乏病和鼠疫、水污染防治工作和饮用水卫生、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风险等监测工作。建立了紧急医学救援等卫生应急队伍,加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卫生健康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同全市人民一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成立了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及精神病4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慢性“四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5%以上;结核病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10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率2.01‰,规范管理率64.64%;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5.95%。

  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市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康复医学科、骨伤科分别被列为第八批、第九批甘肃省中医重点专科。各综合医院均成立了中医管理科,在门诊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住院部均设立了不少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床。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中医药服务100%全覆盖。落实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9名指导老师,继承人19人。

  医养结合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寿医护养老院,医疗机构与9家养老机构、7个日间照料中心开展结对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社区老年人常年提供个性化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7%。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寿医护养老院2019年被列入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材料名单,2018年被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命名为第一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卫生健康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聚焦“智慧医疗”,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启用了双向转诊在线应用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全覆盖,实现省内外远程医疗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生育登记服务实现在线即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联网查询。医保实现即时报销、异地结算,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开展居民电子健康卡及健康甘肃APP创新应用,累计发卡10.5万余次。

  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市计生协被确认为中国计生协首批28个优生优育指导中心项目点和基层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镇卫生院均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十三五”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荣获国家级荣誉6个、省级荣誉12个、市级荣誉 547个。这一份份荣誉,是卫健系统大爱无疆、敬佑生命的真实写照,记录着建设健康嘉峪关的动人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