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人物】中国畜牧兽医教育的先驱——盛彤笙院士

 2021/06/10/ 05: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胡云安 陈贵仁 吉顺平 赵西玲

  攻克多项科研难题

  盛彤笙学业精深,学贯中西。1936年,还在留学期间的盛彤笙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世界家禽会议。1938年,又被派遣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第13届世界兽医会议。1941年,来到迁至成都的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

  通过调查和病例分析及查找资料,盛彤笙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我国川西一带流行的水牛“四脚寒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脑脊髓炎,这一成果在全球顶级刊物《科学》(《SCIENCE》)上发表。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马都得马鼻疽,这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流行甚广、危害很大。盛彤笙通过抗菌试验,发现一定密度的磺胺嘧啶对马鼻疽菌具有杀灭作用,并发表论文——《磺胺类药物对马鼻疽杆菌之效用》。国际上首度报道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试用在马鼻疽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看重盛彤笙的才学,对盛彤笙委以重任。1951年至1953年,他先后被任命为西北兽医学院院长、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和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畜牧局副局长等;1954年至1956年,他先后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即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

  祖国西北,历来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疫病无法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盛彤笙在任期间,常年奔波在疫病防治的第一线,数次深入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牧区调查研究,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畜牧事业作出极大贡献。

  在盛彤笙的指挥和各省专业人员及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配合下,1950年,甘肃河西地区扑灭了牛瘟;1951年,青海对牛群进行大面积注射牛瘟疫苗,阻止了牛瘟向更大范围的传播;1951年,宁夏开展了大规模的绵羊、山羊寄生虫防治……直到1958年底,西北地区基本控制或消灭了危害牲畜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

  广袤的大西北,随处可见盛彤笙忙碌的身影,他和同仁们奏响了一曲曲振兴畜牧业的壮歌。

  1954年,盛彤笙调任中科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主持筹备工作。随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兰州物理室、中科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室、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西北物理观象台、西北兽医室等5个研究单位和中科院图书馆兰州分馆相继成立。此后,大批科技人员从全国各地陆续来到兰州,为中科院西北分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畜牧业”战略构想的首倡者

  1963年,盛彤笙在北京全国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向畜牧业进军,丰富我们的肉蛋奶等食品,改进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

  根据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及世界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盛彤笙多次提出,80年代应重视发展城市畜牧业,在城镇周边建立较大型的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等,增加食物中肉、蛋、奶的比重,改善人民生活,提高身体素质。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还存在一定思想阻力,盛彤笙排除困难,于1980年提出,畜牧业产值达不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同年,他还指出,我国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现在远远没有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他表示,“世界上只要是植物能够生长的地方,就能够饲养牲畜。”他反对当时流行的“粮食过了关再发展畜牧业”的说法,认为现在粮食越吃越多,乳肉越来越少,陷于恶性循环。

  盛彤笙认为,在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观点的同时,还应树立“大畜牧业”的观点,力主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他撰写的《应当树立“大畜牧业”思想》《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畜牧业发展中解决饲料问题的途径》等文章均被公开发表。他的这些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伏羲堂

  奋其余生惠学人

  坎坷的岁月、特殊的年代,盛彤笙对祖国、对事业始终怀揣赤诚之心。

  1959年起,盛彤笙在头上顶着右派帽子的情况下,夫人邹东明依旧配合其开始翻译兽医经典名著《家畜特殊病理和治疗学》。夜以继日、历经数年,他们最终把这部流行于全世界的德文著作翻译成中文,分《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上下两卷出版。令人遗憾的是,这部盛彤笙自己的译著未能署名。

  此后,盛彤笙又翻译了德国贝尔等合著的《家畜的传染病》一书及各种文献资料上百万字,为全国的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参考书籍和信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盛彤笙恢复学部委员职务,被聘为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会委员。体弱多病的盛彤笙非常珍惜这一宝贵的工作机会,他向组织表示:俾能奋其余生,为四化尽其绵力。

  1979年起,盛彤笙主持编纂《中国畜牧兽医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学部分;同时,他又审校了《德汉动物学词汇》。为了确保著作的质量,他翻阅了大量中外资料求证;为文字表达准确,又逐字逐句地推敲,在审核稿件时,一定要找到各个词条的原文,一一仔细订正。这三大著作涉及业务范围广、科学性强,是中、外文字水平和专业水准要求极高的著作。

  盛彤笙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畜牧兽医事业努力奋斗,体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实现自己由来已久的一个心愿:使每个同胞都能有乳卵肉食的营养,毛呢皮革的衣着,来享受现代人应有的生活。

  盛彤笙和无数杰出的中华儿女一样,都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脊梁。我们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业,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最好的献礼!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本文系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盛彤笙课题组(2014FQXH08)研究成果之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