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文明绿色出行渐成兰州新时尚

 2021/07/15/ 08:44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桑杰才让

倡议书发布后,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文明绿色出行渐成兰州新时尚

共享单车成为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每日甘肃网7月1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助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缓解交通压力,7月5日,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发布《文明绿色出行倡议书》,动员全市市民争做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倡导者和宣传者。《倡议书》发布后,文明绿色出行正逐渐成为兰州人的新时尚,大家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多种方式践行文明绿色出行的倡议。

  1.他们这样说……

  市民陈先生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向往。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会坚持步行上下班,积极践行文明绿色出行倡议。

  市民程女士表示,文明绿色出行,从上下班步行开始,每天用双脚丈量大地,触摸城市脉搏,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看云卷云舒,赏花红柳绿,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市民王女士说,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以步代车上班更有特别意义,既健康又环保!

  市民胡先生说,选择绿色出行不仅仅是在选择出行方式,而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负责的生活态度,一种高尚的公民道德。

  市民孙先生说,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既省钱又环保,就连一些单位的领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中,带头不开车、不乘车,为环保做出贡献,已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市民仓先生说,保护环境,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保护环境做起!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2.他们这样做……

  “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绿色出行方式如今正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追捧。倡议书发布以来,城关区税务局广大干部职工投身到了各类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中,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为兰州市道路更通畅、生活更美好贡献力量。

  兰州市发改委干部苏惠和同事们共同发起了微信朋友圈晒步数行动,苏惠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坚持走1万步以上,从自身做起,争做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

  “135”绿色出行方式现在也正在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内部积极推广。“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交通工具”的“135”绿色出行方式,使文明绿色出行逐步深入人心。

  兰州市水务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小刚介绍说,7月5日,水务局接到“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倡议书后,专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局党员和干部做“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践行者。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鼓励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思彬说,积极宣传绿色出行理念,让孩子们树立绿色出行的意识,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构建更好的未来。

  3.打造绿色出行交通系统

  “我们会进一步持续做好步道廊桥、栏杆路灯等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修养护工作,保障好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党政办工作人员余磊介绍说,保障好洁净美丽的景区环境,就是最好的助力市民文明绿色出行的方式。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薛彬表示,为促进全市的绿色出行,我市大力规划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方面,目前1号线已建成,2号线在建,4号线和5号线的规划布局已提出,努力建成系统化的轨道交通,方便市民高效出行。城市公交方面,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大力建设公交车首末站、停车场、保养场等设施,提高全市公交车的容量,让有更多的公交车为市民服务。公交枢纽方面,在已有的兰州车站、西关什字、兰州西客站、西固公交枢纽的基础上,再增加东岗、马滩、九州、陈官营、汽车南站等公交枢纽,方便旅客换乘,提高公交效率。薛彬说,随着新能源汽车近年来走进千家万户,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在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预留充电设施地块,布局充电设施网点,同时还出台新规,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