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成纪绿韵 园林静宁

 2021/07/21/ 14:24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娟淑

成纪绿韵 园林静宁

  平凉日报记者 李娟淑

  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嵌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东依莽莽六盘山,西偎亘亘华家岭,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古成纪文化的核心源头,因闻名遐迩的“静宁苹果”被盛赞为“中国苹果之乡”。她,就是古称“成纪”的静宁。

  生态立县引领绿色崛起 华丽蝶变实现宜居梦想

  春临花海如织,夏来绿荫遍地,金秋硕果飘香,冬至银装素裹。今日成纪大地,绿浪翻涌,碧波成海,美景如画,恰似一幅生态宜居的田园佳景图。

  2020年底,静宁果园面积累计达67467公顷,完成营造林33511.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林木覆盖率35.88%。静宁生态环境的华丽蝶变,归功于历届政府接力奋斗和全县人民代代不舍的造林之功。自上世纪70年代起,静宁人民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过上好日子,一面大规模开展荒山造林,一面探索栽植苹果经济林。四十余年接续奋斗,最终取得了绿荫遍地的卓然功效,谱写出了一曲动人心魄的奋斗赞歌。

  2017年以来,静宁县全面开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立县战略思想,以绿色发展为纲,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现了区域绿色崛起和生态底色厚植,打造出了闻名陇上的绿色空间和金果家园,吸引本地外流人员掀起一股返乡潮,也赢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可和赞美。

  日前,按照国家有关森林城市动态监测评价相关要求,对指标体系涉及的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等5大类36项指标进行全面自查评估后得出,静宁县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要求。这标志着,静宁县创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绿染旱塬创森惠民 功在山河利泽千秋

  生态环境的优化不仅提升了静宁城乡颜值,改善了居住条件,更为全县人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局地气候红利。

  作为远近闻名的苹果大县,40多年来,静宁县探索走出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林融合发展之路,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等多项国家级名片,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静宁县林业局也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上述生态发展成就,为静宁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夯实了生态基础,提供了丰厚绿色储备。

  累计投资2.58亿元,绿化城区街巷道路、单位小区、改扩建绿地公园共80.6公顷。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个、国家森林乡村5个;

  建成一批面山绿化典型示范工程,完成面山绿化工程17359.4公顷,营造农田林网981.9公顷,栽植果树经济林14541公顷,完成美丽乡村建设437.9公顷;

  绿化各等级道路898.6公顷,集中对域内河流、水库塘坝等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程,绿化水系堤岸140.5公顷;

  ……  

  站在新起点上,静宁县全面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林业工程,全力推进绿色静宁建设。

  与40年前相比,静宁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全县年涵养水源量达2亿吨,减少水土流失2.4亿吨,年均蒸发量减少了125毫米,湿润度提高了13%,极大改善了局地气候,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附加效应。

  全民创森深入人心 共建共享共谋未来

  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生态文化进万家。

  如今,静宁县域内处处披绿。

  为精心绘制“城在画中,画在城中”的城市生态宜居画面,静宁县拿出“绣花”功夫,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绿化过程中,从“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五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森林小镇、森林乡村、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绿色创建活动,构建类型丰富的绿道网络与公园绿化、休闲绿地形成相互交织的绿地体系。

  以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为原则,采取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中高低立体化栽植方式,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创森四年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9466.7公顷,天保工程333.3公顷,“三北”工程1267公顷,中央财政补贴1267公顷,生态修复和退化林修复1834公顷,县级以上公路绿化率90.2%。24乡镇乡村道路绿化率达74.8%。

  建管并重,宣传先行。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将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真奖实罚。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开展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年均植树超过540万株,人均尽责率达95%以上,建成义务植树基地98个1766.67公顷。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宁县将以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和林果产业体系升级完善,积极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生态需求,共享优质绿色福利,努力推动生态大县向生态名县转变,打造“永久牌”绿色静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