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肃北:民族团结之花芬芳四溢

 2021/08/26/ 21:17 来源:新甘肃 记者张文博 通讯员苏娜

肃北县城航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苏娜

  如果说“祁连圣地”“梦柯冰川”“党河湿地”这些让肃北县引以为傲的名片,大多源于自然的馈赠,那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这些荣誉,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肃北各族儿女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成果。

  像珍视生命一样固本培基

  “党的政策真的好,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共产党,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蒙古族老人那木德力由衷地说。

  那木德力是肃北县党城湾镇红柳村原党支部书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他从事牧业村工作33年,谈起肃北的变化,谈起牧民生活的变迁,如数家珍:牧民有了定居房、家家都有越野车、草原奖补政策给牧民带来实惠……

在蒙古包里宣讲政策

  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蒙古族少数民族自治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北县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把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固本培基的工作来抓,201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像爱护眼睛一样细心呵护

  在肃北县非遗展示馆,挂满了做工精美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雪山蒙古族服饰。

  今年62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娜仁其其格是这里的“领头人”。近年来,她多次举办蒙古族服饰制作培训班并外出授课,受到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文艺演出场景

  “服饰是没有文字的历史文献,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展示。借助服饰让大家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是我最快乐的事。”娜仁其其格说,自己会努力把蒙古族服饰制作的手艺延续、传承下去。

  肃北县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民族团结”铸魂行动,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努力增强各族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北县精心打造“游敦煌莫高窟·住雪山蒙古包”文化旅游品牌和“丝绸之路那达慕”系列活动,以及精品剧目《雪山蒙古人》、纪录片《大美肃北》等有影响的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等民族文化艺术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

  “20世纪70年代,父亲为生产队赶骆驼车,从牧业上拉羊粪积肥,认识了许多蒙古族朋友。托蒙古族朋友的福,我小时候没有挨过饿。”在肃北中学老师耿志芯的生活中,有很多蒙古族亲人:蔡红爷爷、丹巴姨父、乌吉鲁姨妈……

  像这样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相亲相依的民族亲情故事,在肃北有很多。从肃北牧民诺尔布藏木等人冒死帮助红西路军,到2012年军警民共抗特大洪灾,再到后来各族群众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铸就了不同历史时期肃北各族人民融合、奋进、幸福、团结的奋斗历程,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

法制宣传进牧区

  近年来,肃北县坚持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以政策解读、理论阐释、文艺融合、民歌民谣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等“十进”活动。先后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单位148个,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表彰示范家庭291户、模范个人8人、最美团结之星20人,形成了“百花齐放、各绽异彩”的示范创建生动格局。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肃北县马鬃山镇巴音布勒格村牧民说,从以前守边固边到现在兴边富边,孩子上学不收学费、保护草原给补助、生病报销医药费,政府帮助修路、通电、盖棚圈,军民融合发展……牧民享受的政策待遇真是太好了。

舞蹈《秀木尔》

  肃北县把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支撑点,2000年被国家民委和财政部确定为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之后,肃北县围绕团结发展主题,累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7亿元,实施项目152个,构建了“七免六补六高一覆盖”保障体系,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肃北县率先实现全面脱贫,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